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成果在深发布

原标题: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成果在深发布

昨日,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成果发布暨专家研讨会在罗湖举行。该课题由国务院参事室指导,深圳市社科院、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开展研究,首次从流动指数视角对世界四大湾区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提出对策建议。

此次世界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2019-2020)报告的副题是“基于纽约、旧金山、圣何塞、东京、香港和深圳的比较分析”,该报告阐述了流动性与湾区发展关系的基本理论,并对比分析纽约、旧金山、东京和粤港澳等世界知名湾区的物资流、人员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现状特征,构建世界湾区流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个湾区核心城市的流动指数进行测算和分析。

国务院参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专家组成员、课题组组长王京生表示,流动促进着人类文明的存续与发展,流动性是世界湾区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和区域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存量,更取决于增量,增量正是靠流动实现的。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及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要素的流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使命,面向建设全球标杆城市的愿景,深圳更应加强对流动性的研究,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介绍,流动性的问题是湾区发展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此次报告正是围绕流动性问题开展研究,在各个指数中,深圳在物资流动指数方面位于六大城市前列,但在人员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等领域仍有提升的空间。深圳报业集团总经理、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执行院长王跃军表示,湾区已成为世界经济新的中心,此次四大湾区流动指数研究突破了以面积、人口、GDP等静态指数,在研究范式上有重大创新,在研究体系上有重大突破,对深圳如何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作用。

在研究成果中,课题组建议粤港澳大湾区在物资流动方面继续以制造业为中心、深度挖掘服务贸易发展潜力、不断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在人才流动方面,提升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水平,探索离岸型“柔性引才”新模式,推动更多有温度的国际化人才政策落地;在资金流动方面,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开展对外投资并举,为科技创新和创业家提供融资便利,推进跨境金融合作和金融市场深度联通;在信息流动方面,继续强化对全球领先科技的跟踪对接,畅通国际科技和信息交流渠道,进一步丰富文化多样性;在流动环境方面,构筑一体化便利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抱数字时代的全球化,塑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市委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姜力琨、罗湖区区长刘智勇以及市社科院院长吴定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副主任孙华明,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陶一桃,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刘海林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对报告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报告抓住了湾区发展的核心要素,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希望通过报告推动深圳在“双区驱动”战略中进一步走在前列。

相关阅读:
上级领导“踢一脚”,下面才会“动一动”,解决个问题为何这么难 教育部:教材出版发行不得搭售教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