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紫禁城600岁刷屏了!王旭东上任后首次面对媒体,他说…
2020年,紫禁城迎来建成600年。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故宫博物院计划着,用一系列庆祝纪念活动更好地突出故宫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也期待着,把更多文物资源和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让故宫活力真正迸发出来。
自2019年4月8日上任后,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日前首次面对媒体,并接受人民日报专访,一起来听听他怎么说。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做客人民日报客户端《大咖有话》栏目
◎600岁的紫禁城将推出哪些大展?
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来建成600年。这不仅是故宫的盛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大事。
600岁的紫禁城将推出哪些大展?这是普通观众关注的焦点。王旭东介绍,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通过紫禁城的营缮、改造和保护等关键性事件,介绍600年来的变化,阐释紫禁城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境界。
——“往昔世相——故宫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画展”选取故宫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现人物画从东晋南北朝至明清时期的发展脉络,备受瞩目的《韩熙载夜宴图》将登场。
——“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主要展现苏轼的艺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及其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陶瓷馆专馆在武英殿将重新开放,以中国陶瓷发展史为纲,展现中国陶瓷8000年延绵不断的发展历程,改陈后文物数量由原来的400件增加到1000件。
——“中国与凡尔赛展”将还原一个更丰满、更全面的18世纪中法两国文化和艺术盛况。
“每个展览都会有焦点,我们不排除出现‘爆款’文物,但是更希望人们可以在文化殿堂中静静地汲取营养。”王旭东说。
站在历史的交汇点,王旭东深有感触,“当我们回望过去,要跟今天连接,然后更好地走向未来。”王旭东说:“紫禁城蕴含无尽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我们还需要不断挖掘。”
◎面对参观人数不断增长,保护是第一位的
2019年12月19日10:47:03,随着来自浙江省湖州市的一位杨姓观众检票入院,故宫博物院2019年接待观众数量突破1900万人次。
横向来看,故宫博物院位列世界博物馆参观人数“第一”。纵向来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故宫博物院共接待观众4.56亿人次;自1979年至今,共接待观众3.88亿人次,占70年来观众总数的85.1%;自2012年至今,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占70年来观众总数的28.5%,40岁以下观众占56.16%。
面对参观人数的不断增长,如何平衡开放和保护的关系,是一个难题。王旭东强调,保护是第一位的,要在保护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故宫博物院建院95年来,一代代故宫人做了大量保护工作。随着保护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文物保护理念也在不断提升。过去做了大量的抢救性保护,为保护故宫作出重大贡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相结合的阶段,风险监测成为保护的重要部分。”
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举,是王旭东在敦煌研究院工作时积累的经验之一。在王旭东看来,被黄沙包围的敦煌莫高窟,反映了中国古代4至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顶峰的故宫,蕴藏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
“无论是敦煌研究院还是故宫博物院,都有一种精神和价值,肩负着联系传统与未来的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王旭东说。
对比图片让许多网友感慨万千。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让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
在紫禁城开启一个全新的600年之际,故宫博物院正式提出建设“四个故宫”的理念——即“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
“平安故宫是基础、学术故宫是核心、数字故宫是支撑、活力故宫是根本。”王旭东说,平安故宫是重中之重,同时故宫博物院会加强学术研究的力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签订协议,将院外学者“引进来”,让故宫的学者“走出去”。
当今时代是数字时代,故宫重视包括5G技术和云计算等数字网络平台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强故宫古建筑和院藏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建设数字故宫资源库,有力支撑故宫的保护、管理、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
而故宫的保护、研究,最终落脚点是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小小的文物拥有大内涵,文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要不断挖掘文物的价值和背后故事,激活其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今天生活和社会相联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王旭东强调,让文物活起来的内涵,并不是让文物本身走出故宫、满世界漫游,而是把故宫的文物资源、数字资源变成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创产品、影视作品,适应时代所需,让文物的灵魂、价值活起来。
“一个时代做一个时代的事,希望下一代提起我们,可以说一句‘这帮人还行’,我们就满足了。”王旭东说。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珏。原文略有删节。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