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年评论|2020:承前启后,稳增长中求升级发展
2020年,将是我们基于“全面小康”承前启后力求升级发展的现代化新起点!
日月如梭,2020年这个国家“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全面小康”目标兑现之年,已经来临。中国现代化“伟大民族复兴”的战略目标,在邓小平当年规划的“三步走”的前两步(“翻两番”)提前实现之后,党中央针对跨时半个世纪的第三步,明确提出了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节点目标。从当下看,除了以“精准扶贫”的社会政策托底任务在2020年要完成之外,“全面小康”的总量任务指标——国内生产总值折为人均在2010-2020年间翻一番,据初步测算,最后一年所需要的年度保证速度是5.94%的增幅。概略地说,2019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所呈现的自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的新低——国家统计局口径的6%,也就是2020年较完满兑现“全面小康”目标的保证速度水平。
6%左右经济增速是“全面小康”的保证速度
鉴于自2010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中求进”中的总态势,是经历“三期叠加”、“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经济下行过程,特别是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后,新的下行压力使经济增速击穿了2015年下半年至2018年上半年6.7%-6.9%的平台状态的底线,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新下行压力,那么,在2020年应以什么样的速度水平目标引导年度宏观经济运行,可否按上述全面小康保证速度6%为量值?这便成了一个带有敏感性也必然引发争议的问题。
我赞成以6%左右,作为202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增速的引导性目标。我的基本观点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当务之急,应是以有效投融资扩大内需,稳定增长。考虑中国2020年及其后一个时期的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一个不可回避的主题就是“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面对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的复杂形势和不确定性的困扰、明显的经济下行压力,要基于我们的“确定性”因素及时采取有力的积极应对措施——中国经济的成长空间结合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还有极大的潜力,对此所说的韧性、回旋余地不是虚言,我们现在理应充分运用它,而且实际上在贸易战大兵压境的情况之下,扩大内需别无选择。我愿强调,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高的原则方针指导之下,当务之急,是要以扩大有效投融资,结合着机制创新,来改善预期、带动消费,进一步完成“新常态”由新入常的“L型转换”的确认,达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状态。近来听到有人说,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可以降低到5.5%-6%,我个人认为过于悲观了。在2019年给出的6%-6.5%的目标水平上,新的一年可往下把重心落一落,但我认为只应是落到“6%左右”——这个是“全面小康”的保证速度,它带有一定的政治含义是要高度重视的,而且关键在于,我们经过努力,完全可以达到6%左右。
要以“有效投融资”扩大内需
我十分赞成郑新立提到的很多措施,包括乡村整治、农民工进城落户、老城区改造等等。我们应看到这些扩大内需的切入点和可用空间,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中国“有效投融资”的项目俯拾皆是,而且我们已经有了多年积累的经验,完全可以在“财政过紧日子”的情况之下以贴息、政策性信用担保、产业引导基金,特别是PPP(而且尤其是连片开发、综合开发的PPP)来利用这个空间。
除了前面说到的这些措施之外,我还想补充这样一些很现实的例子:
第一,以北京为代表的中国一系列中心城市,要加快建设轨道交通网,这别无选择。纽约和东京的居民机动车拥有率比北京都高得多,为什么这两座城市的居民不必摇号抽签?根本原因是我们缺乏有效的公共交通体系供给。这个事情是非做不可的,北京如此,其他的很多城市,上海、深圳、广州等等,无一例外。就全国而言这个事是再往后做十几年都做不完的,但一定得做,当下正应加紧做,不做还何谈什么现代化?
第二,中心区的停车场、停车位必须建立体车位。中心区的这些停车场、停车位的建设是很有讲究的,如当年北京不惜成本设计建造的平安大街,作为与长安街平行的一条东西贯通的大街,为什么它的两边人气上不来,这些年引出来的经济效果并不太好?因为两边根本就没安排停车位,车停不下来。早已有企业提出方案,一个车位面积,上面、下面加在一起是提供10个车位,放大10倍,最高位置和最低位置的车调到路面开走,可在50秒之内。这种停车场、停车位完全可以PPP方式来做,因为它有现金流,政府给一个好的规划罩着,给出已经有经验的规范化的PPP制度配套,这个事情就做起来了,使老百姓受益、经济生活繁荣,让各方面的需求潜力、供给潜力进一步释放。
第三,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在北京,这个事的覆盖面至少是几百万人。一个单元楼门配个玻璃筒子式的电梯,20万元左右解决问题,除了每家自己出点钱之外,有些小区可以加上PPP,企业进入以后垫资,形成机制,在运营保养期间通过管理费的方式,逐渐把整个投资回报拿完。政府也可以给点补贴,以“可行性缺口补贴”,四两拨千斤。这个事情做起来在中国调动的增长潜力是直接让老百姓受益的。
第四,要说一下综合管廊——已说了多年,我认为有关部门要赶快确定:所有的新区,不按综合管廊设计不许开工,就是要在一开始,把投资打足,把地底下这种综合管廊做得像模像样,这是现在提高发展质量追求“升级版”必须作为标配的一个要求。老区的改造当然可以从容些分步来做。
第五,海绵城市建设。至少要抵御百年一遇的大雨水,那就得不惜工本,特别像雄安新区这样,建在白洋淀那边,按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要作为千年大计。现在投入要素都有,又正需要反周期,就应放开手脚——这样的建设当然要有一个好的规划罩着它,不能一哄而上。在全中国,海绵城市可先从一些重点的地方做起,一定要把它做到位。
第六,冷链。是要从农村一直到城镇的餐馆、老百姓的餐桌,涉及所有相关的物流设备、硬件、建筑物等,通盘的这些投资,也是未来多少年在中国应该坚持做好、做出高水准的。
第七,特色小镇。这方面确实能够在合理掌握的同时大有可为。如果把导入特定产能的特色小镇按照PPP的连片开发来做,企业为主,就会有效帮助政府来考虑其可行性,控制风险。特色小镇建设上地方政府没钱,正好以规范的PPP由企业自愿签字牵头来做,形成一个阳光化的机制,这也是个非常好的防范风险的机制,可以把这个潜力空间用起来。
此外,还要加强水利设施治理,以及与城市群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
最后一条,是主要直接面对消费的,即一定要放开生育,在中国不要再犹豫了。有专家预测,2019年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增人口最低水平,只有1100万人出头。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年下来还比这个数更高,计划生育年份中,也从来没有低到这个水平,生育意愿走低这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前几年放开二孩了,现在应该放开整个的生育控制,没有必要再限制了。这个事情应该当机立断,吸取前面我国生育政策调整至少晚了5年的教训。
这些,我觉得都是实实在在可以抓的事情,应合在一起。
当下要冲破“官场不为”的沉闷局面鼓励创新发展
从未来的政策取向来看,中央所说的货币政策方面的去杠杆变为稳杠杆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我认为非常正确,因为不要光看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GDP之比,主要是看物价,物价中的PPI现在已有走向负增长区间的苗头,它给我们的警示是防止通货紧缩。最近月度CPI的走高,作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猪肉供不应求,几个月之内就可望消化掉,因为这是结构性对策可解决的问题——猪肉的供应不足,主要是我们愿望良好的“环保风暴”做过了头,地方上一刀切,不许农户散养和不许小的养猪场生存。
当下的实际生活中,要特别警惕:“官场不为”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2019年3月中央下发了文件,要求地方一线要以破除形式主义来鼓励干部做实事,敢担当,有作为,这显然是有所指的。官场不作为的沉闷局面,一定要冲破,要鼓励形成“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
如2020年能以6%左右的经济增幅,对接再往后面的中国发展目标,我们要看到承前启后的一个历史性考验——以6至10年时间内的“中高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坐上高收入经济体的门槛,进而在2035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质的要求,是在“稳增长”中在供给侧改革主线上实现结构优化的“升级版”高质量发展。2020年,将是我们基于“全面小康”承前启后力求升级发展的现代化新起点!
新京报记者侯润芳编辑陈莉校对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