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人物镜头里的“小人物”|摄影记者尹亚飞年度总结
编者按:您现在看到的,是新京报摄影图片部2019年度个人作品系列。这一年,我们见证大国之庆,感受盛世繁荣;也目睹世间冷暖,喟叹人生不易。
本期出场的,是新京报摄影图片部副主编尹亚飞。
从未发现一年可以过得这样快,年初的豪情还没来得及爆发,就戛然而止,像是不小心掉进湖水里的火把。
今年5月20日,我从奔走13年的一线上撤下来,开始坐班,成为一名“服务员”。打破长久形成的习惯是痛苦的,好在“服务对象”还是摄影本身。
一直喜欢拍摄“小人物”的故事,因为我自己也是个小人物,对镜头中的人物经历感同身受,苦辣酸甜的真实令人动容。
2020年我依然会好好服务大家,但也会抓住“放风”时间,去享受拍摄,毕竟摄影是美好的。
——尹亚飞
▼
“黑户”寻亲
王永福,四川崇州人,7岁时被小偷组织拐卖,从此成为“黑户”。2019年,26岁的他终于找回了“丢失”19年的家。
△ 2月27日,上海,王永福的手臂上有许多小时候被小偷组织烫的伤痕。
△ 5月13日,成都西站,王永福和干姐姐正在候车室候车,准备回到王永福阔别19年的家乡——崇州。因为前一天晚上只睡了几个小时,俩人都有点儿犯困。
△ 5月14日,四川省崇州市三江镇王桥村,王永福和失散19年的父亲相拥而泣。
△ 5月14日,王桥村,王永福回家看到墙上奶奶的遗像,忍不住落泪。他说,小时候奶奶对他最好。
△ 5月14日,崇州市行政审批局,王永福开心地举着刚拿到的户口本和临时身份证,和干姐姐合影。
△ 5月15日,三江镇,王永福和干姐姐拉着父亲的手去镇上逛街,他们要给父亲购置新的床上用品和衣物等。
临终关怀
住在“临终关怀病房”里的病人大都是放弃常规医学治疗,接受安宁疗护的人。住进病房后,他们往往会在未来的几个月、几周或是几天的某个时刻,与世界告别。
△ 10月16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病人妻子手握佛珠陪伴在侧。他们两个都是佛教徒,认为佛经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平静。
△ 3月14日,北京松堂医院,一位卧床的老人拿着自己养的蝈蝈。她说:“蝈蝈又叫百日虫,但我养的蝈蝈都能活过一百天。”
△ 3月14日,北京松堂医院,一位卧病在床的老人在听收音机。
△ 10月16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走廊,腿部受伤的曹凤医生拄拐巡房时,遇到了一位向她咨询问题的病人家属。
△ 10月15日,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谈心室内,金鱼在水中灵活游动,一位来陪护病人的老人在安静地看书。
职业送灵
在山西、安徽等地的农村,现在还保留有一批“职业送灵人”队伍。他们用哭唱、杂耍和乐器表演等方式,为葬礼营造气氛,从而获得收入。
△ 3月24日,山西省平遥县,缓缓前行的送葬队伍。
△ 3月22日,山西省平遥县,三平在自己的摩托车前化妆,他要在稍后举行的葬礼上表演《劝吃烟》。
△ 3月22日,山西省平遥县,一场葬礼上,“职业送灵人”三平在卖力表演。据他介绍,每次"送灵"的收入除了事先谈好的基本费用外,还靠主家额外打赏,所以他们每一次表演时都很卖力。
△ 3月22日,山西省平遥县,三平在葬礼上表演哭唱,麦克风上夹着主家给的赏钱。
△ 3月24日,山西省平遥县,一位“职业送灵人”在葬礼上表演用一把刀划“破”肚皮,为追求逼真效果,过程中还使用了假血。
生活不易,好在我们有摄影相伴。
用真诚和敬畏之心,去经历、去收获。
感谢很多人,感谢很多事,
期待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片里的2020。
我心在,可战斗。
持续,未完:)
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