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阶段性生态成效综合评估完成 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效果明显

原标题: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阶段性生态成效综合评估完成三江源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效果明显

近期,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中科院地理所等单位组织完成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2013-2017年)生态成效阶段性综合评估工作。评估显示,二期工程实施以来,三江源区生态状况总体稳定,湿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整体有所恢复,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产草量整体保持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相对稳定,生态系统水土保持量和防风固沙量有所增加,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措施效果明显。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于2013年正式颁布,实施期限为2013-2020年,总面积为39.5万平方公里。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围栏封育、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等措施,不仅有效提高了工程实施区内牧草的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增加了黑土滩经植被建植后草地生产力迅速,且围栏内营养枝平均高度、生殖枝平均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分别高于围栏外对照区11.6%、15.9%和22.2%。

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相比,工程实施区内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总体好转,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308.91平方千米,聚落生态系统面积增加130.99平方千米,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减少265.38平方千米,退化或好转的草地总面积为7401.02平方千米,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8.91平方千米,增加0.6%,空气质量整体处于优良级别,优良天数比例在93%以上,地表水水质整体上呈“稳中变好”的趋势,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以I、II类水质为主。(宋明慧)

相关阅读: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将于2020年3月5日在京召开--中共湖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湖北省监察委员会 常委会委员:法律名称长江生态保护法还是长江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