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常委会委员:如何处理好社会救助与自强自立的关系?

原标题:常委会委员:如何处理好社会救助与自强自立的关系?

委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政策关注到党员干部中的隐性贫困户,希望有一些机制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新京报快讯(记者王姝)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分组会议,审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助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委员陈斯喜提出一个问题:如何处理好加强社会救助与鼓励自强自立的关系?

“社会保障全覆盖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陈斯喜说,“全覆盖”应该是指有申请救助的要应救尽救,对没有主动求助的,如果发现了也应该尽力救助。但对没有求助的,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比如说第一种情况,他可能是对政策不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情况是可以获得政府救助,所以没有申请救助。第二种情况,可能他了解政策,但是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善生活,不想依靠政府或者他人的帮助。第三种情况,他可能有其他的渠道获得帮助”。

他认为,对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来改善生活的,应当鼓励,帮助其提高自强自立的能力,“要多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地送现成的‘鱼’,他有自强自立的愿望,你再帮助他一下,他就可以摆脱现在的困境”。

委员黄志贤也表示,调研中了解到,为了不给国家增加负担,在确定贫困户时,有一部分党员干部没有报自己是贫困户,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脱贫,“但他们的生活仍然还很贫困,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对这部分群体没有低保政策兜底。我认为应该引起民政部门重视”。

“我们自己身边也有一些隐性贫困户”,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禹诚说,“我的团队里有一个年轻老师,父亲是癌症,母亲是重病,自己生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孩子是天生心脏有问题,没办法上学,也进不了特殊学校,他的家庭压力非常大。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帮他,这个老师非常勤奋,也是一名党员。每次学校有扶贫,我们也给他申请,但是他说要自立。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政策关注到党员干部中的隐性贫困户,希望有一些机制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新京报记者王姝

编辑樊一婧校对何燕

相关阅读:
这一年中国"朋友圈"再扩大 一个中国原则深入人心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刘著宇等任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