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望海楼:大火箭梦圆 集结号吹响

原标题:望海楼:大火箭梦圆集结号吹响

在全球亿万观众瞩目之下,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王者归来”。12月27日晚20时45分,昵称“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火箭从海南文昌发射场冲天而起、直上九霄,托举实践二十号卫星精准进入预定轨道。

一飞冲天、精准入轨,中国航天奉献的这场岁末压轴之作堪称经典。这次飞天,实现中国火箭技术一次新的重大跨越,树立起航天强国建设的一座新丰碑。这次飞天,一扫两年多前发射失利淤积的苦闷,让人酣畅淋漓、荡气回肠。

长征五号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圆了中国“大火箭”之梦。“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代表一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体现其最终利用空间和发展空间技术的水平。随着中国航天技术发展,航天事业进步,研制出“大火箭”成为一项国家战略性需求。

早在1986年,中国“大火箭”之梦就已起航,“大型运载火箭和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年后长征五号正式立项,中国“大火箭”研制工作开始落地。此后,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经过长达10年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实现12个大项、200多个关键核心技术突破。2016年11月,长征五号首飞取得成功,然而次年7月执行第二次飞行任务时失利。时隔两年多之后,长征五号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考核了其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至此,中国“大火箭”真正梦圆,中国航天站上新起点。

长征五号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彰显中国航天“韧性”。航天发射是高风险工作,长征五号作为中国运载火箭的全新型号,第二次发射虽然失利,但经过彻底地排查,找到了故障原因和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复飞取得圆满成功。改进后的长征五号性能更加稳定,能够承担起被赋予的航天使命。这“韧性”背后是坚韧意志和严谨精神。为了排查发射失利原因,长征五号研制团队迎难而上,实施技术和管理“双归零”,精益求精、孜孜以求。这“韧性”背后是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进取精神。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在故障排查过程中,逐项落实相关要求,切实做到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等。

长征五号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吹响了中国航天“集结号”。接下来,中国航天即将迎来一批重要航天发射任务时间窗口。2020年,嫦娥工程将实施嫦娥五号任务,实现月面取样返回;空间站天和一号核心舱和火星探测器也将于2020年发射升空。这些航天任务的实施都离不开“大火箭”长征五号的托举和支撑。长征五号复飞成功正当其时,它吹响了集结各大航天力量向更高目标挺进的号角。

(作者为本报评论员张保淑)

相关阅读:
晨读丨美好的12月28日,从关注健康开始 "胖五"归来 航空专家:中国正向第一梯队加速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