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媒体评云南一次问责35个厅官:对不起水会走"水路"

原标题:为了谁?为了水

来源:北京青年报

媒体评云南一次问责35个厅官:对不起水会走

媒体评云南一次问责35个厅官:对不起水会走

2019年行将过去之际,传来了一个利好消息:常住人口在300万以下的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也就是说,你想要的城市户口,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

离我老家最近的“大城市”,可能就是黄石市。如果黄石市这两年城市人口没有大规模增长的话,我老家的年轻伢很快就有希望落户黄石,成为那里的市民。这个消息真是让人高兴。

释放这个消息的,是中办和国办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意见说法很多、信息量很大、但是并不难懂,所以就不复解读。我想说的是,除了放宽和取消落户限制之外,还有一个提法让我很感兴趣,那就是“研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应对办法”。自从知道人工智能会写诗之后,我就担心它可能抢走我的饭碗。现在看来,连国家都开始为这事儿操心了。

憨态可掬的机器人离咱们还远,说点眼面前的事儿,比如云南这两天爆出的大新闻。我指的可不是孙小果,关于孙小果,我早就说过“板上钉钉”的话,现在看来也落到了实处。真正的大新闻是,云南省一次性问责了35个厅官。一般读者可能不太在意这个,但如果对地方政治生态有所了解,就会明白,这绝对不是一个小动作。

细说起来,话题会扯得比较远。去年夏天,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对云南开展了第一轮环保督查“回头看”。看了多久?整整一个月。秋天的时候,果实都下来了,督察组向云南方面反馈了八个关于生态环境损害的问题。去年反馈的问题,为什么一年多之后才决定追究责任?我的理解是,中央环保督察组的反馈意见是“打包”给出的,云南方面的问题整改也必须“打包”。把这么多的问题打包,需要一个严肃、认真和细致的过程,不仅要处理人、还要解决问题。通过一年多的严肃整改,云南省委、省政府最终拿出了问责意见,多个地方的数十名领导干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

中央环保督察组对云南的“回头看”,主要是针对九大高原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的问题。到底是哪九大高原湖泊,我跟你一样答不上来,只知道洱海、阳宗海、泸沽湖、抚仙湖,还有那个可以喂鸽子的滇池。熟悉环保问题的人可能都知道,谁家里有水,谁的环保责任就大了几分。水是流动的,水生态的保护往往涉及到多个地域和多种经济形态。水又是最无辜的,最容易成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谁吐出去的脏东西最终都由水来承担。为什么眼泪的形态是水?大概原因就在这里。我在写内蒙古的“三盆水”时,说到过水的无辜:因其不争,所以就需要有人为它争。现在我们看到了,水,的确已经不再柔弱。

云南省的这次问责,不仅涉及人数众多,而且颇有意味。有的媒体就报道说,因为保护洱海不力,两任大理州委书记被诫勉问责。前一任州委书记梁志敏,其实已经离开大理到省人大任职,但因为对洱海有亏欠,所以没能脱了干系。现任州委书记陈坚,原本就是一个“水官”、省水利厅厅长,省里安排他到大理任职,很可能就是希望他把水的事情处理好,但看起来预期的目标并没有达到。类似的情形还有很多,曲靖、昭通、个旧等地方,不少领导干部已经升迁、异地任职乃至到了省里,都没有逃脱问责。但看起来,“重灾区”还要算大理州,两任州委书记、现任州长、两名副州长、州政协副主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分,涉及洱海保护的省城投集团董事长许雷,还因为其它违纪违法问题被双开。但凡是对不起水,无论走到哪里,搞不好都是一条“水路”。终身问责这一条“铁律”,也许值得更多的领导干部记取。

云南省在有关通报中,提到了六个“不放过”:原因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监管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不建立不放过、社会不满意不放过。我查了一下,很多地方在谈到环保问题整改时,都会提到这六个“不放过”,但实际上,要真正做到这几点,实在并不容易。

云南是个特别美丽的地方,去过的人,都会产生很深的感情。去年秋天,中央环保督察组在反馈意见时,云南省委领导曾经说过,要努力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而最近的这份问责通报,确实让人看出了云南的魄力。

责任编辑:范斯腾

相关阅读:
西宁市纪委监委加强监督执纪问责 对统计领域数字造假问题零容忍 王纲任浙江湖州市委副书记 提名为市长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