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东莞出台28条措施,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力竞争力

原标题:东莞出台28条措施,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力竞争力

东莞市政府日前印发《关于实施东莞制造业质量变革战略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2年打造质量环境优越、质量技术领先、质量管理创新、品牌效应显著、质量效益一流的质量强市,并推出七大任务共28条细化措施。《意见》是东莞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时代,深化和拓展质量强市工作,提升制造业质量发展水平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东莞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解读称,当前东莞全市上下正抢抓“三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东莞是全省第一个获得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地级市,《意见》的出台,是在深化和拓展质量强市工作的基础上,集聚产业、技术、管理、人才和资源等要素,积极向制造业赋能,破除质量发展瓶颈,全面提升东莞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在目标设置部分,该意见从质量环境优越、质量技术领先、质量管理创新、品牌效应显著、质量效益一流5个方面对衡量质量发展成效的关键指标进行了量化。在主要任务部分,该意见围绕质量变革主题,以质量变革赋能为主线,提出七大任务共28条细化措施。

质量环境方面,在保障质量信用体系、质量主体责任等建设目标的同时,增加政府服务效率、群众办事满意度、企业综合成本等指标,致力于建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在质量技术上,在分别提升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的同时,增加研发经费支出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支出占比等指标,争取国际通用“技术语言”话语权。

在质量管理上,更加注重企业层面的质量变革,通过设置宣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政府质量奖、管理体系证书等指标,形成提质增效的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在品牌效应上,突破质量奖单一的抓手,对自主商标、专利、驰名商标等指标提出具体的建设目标。

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东莞将强化统筹领导,在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中设立质量变革工作专责组,统筹实施质量变革战略,通过科技、产业、金融、考核等激励政策,推动质量变革工作落实,同时强化宣传引导,深入开展质量变革主题宣传,培育制造业质量文化,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

东莞出台28条措施,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力竞争力

【七大任务】

加快质量改革创新

构建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打造质量发展创新平台,实施质量技术创新攻关,推动产品供给结构升级。

优化质量发展环境

深化前端准入改革,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

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主体培育,推动知识产权运用转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量。

构筑质量品牌优势

完善品牌发展政策,构建品牌发展梯队,促进品牌运用提升。

完善质量基础支撑

开展“千百十”工程,统筹质量基础建设,加强质量协同服务,突出标准引领作用,加强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

打造质量人才矩阵

筑造质量人才基地,整合人才培训资源,规范质量人才评价体系,深化部门校企多方合作。

拓展质量国际合作

加快知识产权海外布局,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推动检测认证国际互认,强化质量研究合作。

东莞出台28条措施,全面提升制造业创新力竞争力

【五大目标】

质量环境优越

企业综合成本明显降低,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保持全省领先,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在3个工作日以内,行政许可当年综合办证率达50%以上,企业年报率达90%以上等。

质量技术领先

研发经费支出和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支出占比分别超过2.8%和1.5%,建成国家质检中心(重点实验室)16家、省质检站(重点实验室)32家,通过CMA认证检验检测机构达340家。

质量管理创新

向年度主营业务收入超1亿元的企业宣传卓越绩效评价标准,推动1000家企业导入运用卓越绩效管理模式,300家企业获评卓越绩效管理先进企业,获评国家、省和市质量奖企业分别达2家、8家和50家,全市企业获得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超过3.7万张。

品牌效应显著

全市企业拥有自主商标达60万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年均增长10%以上,通过《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认证企业超过1800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30件以上、马德里注册商标1000件以上,进入权威机构发布的中国品牌500强企业达10家。

质量效益一流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超过25万元/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4%以上,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比例达45%以上。

记者曹丽娟

相关阅读:
受伤港警痛批暴徒"凶残":每次都像要置警察于死地 为阻挠警队加薪 “港独”议员又想出三个阴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