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放松城市户籍管制,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通过放松户籍,对人口结构主动调整,或能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资料图。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
早在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就提出,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的Ⅱ型大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Ⅰ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此次以两办名义印发意见,意味着全国大多数城市取消落户限制“靴子落地”。此举也是对此前国务院提出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延续,必将进一步畅通流动渠道,激发社会流动活力。
大中城市取消或放宽落户限制,充分体现了中央对各地既有实践的承认。如河北石家庄,河南开封、洛阳等很多城市已宣布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上个月,广西亦出台政策,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取消参保、居住年限、就业年限等落户限制。此外,去年以来,武汉、西安等超过500万人口的大城市,也纷纷出台多项挽留人才的政策,加入到“抢人”的城市阵营中来。
此外,这也表明提高集聚度、促进流动性,确实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更符合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城市化的核心是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能够推动创新、吸引人才、鼓励创业,进而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流动性,实现城市的繁荣。
对于当下中国而言,人口流动实际上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农民(劳动力)进城,实现从乡土社会向城市现代社会的融入;二是人才在不同城市间的顺畅流动。两者都是“硬骨头”,都存在很多制度性的障碍,比如农民进城如何妥善解决土地承包的问题,如何分享城市的公共服务等,这些问题不解决,或将会抵消“打开城门”的意义和价值。
城市人口增多、集聚性提高,可能会带来一些诸如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紧张的问题,但出现这些问题,恰恰表明,我们的城市确实应该加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了。这本身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所在。
此番城市落户限制再松绑,不仅会促进城市公共服务的完善,使之更大范围覆盖流入人口,也会因为消费需求的增加,激发民众的潜在消费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而单个的城市一旦与周边城市连缀起来,则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群,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能量。
要认识到,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本身也是一种优势。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们获益于这种人口红利,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今,靠低廉劳动力支撑的人口红利已不可持续,那么,通过放松户籍,对人口结构主动调整,或能产生第二次人口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通过放松城市落户限制,让更多的劳动力和人才流动起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让我们的城市少一些有形和无形的门槛,多一些友好和弹性,不仅会让民众舒心,也必然会形成创业创新的活力,有益中国经济的长远布局。
中国经济本身有活力,这活力就蕴藏在千千万万的国民当中,就蕴藏在遍布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当中。人,先能诗意的栖居,顺畅的流动,方能更热情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之中。而继续松绑城市落户限制,便是对这一理念的切实践行。
编辑新吾校对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