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银行与企业感受有“温差”,问题出在哪

原标题:银行与企业感受有“温差”,问题出在哪

在推进普惠金融过程中,部分企业获得感不强,这一痛点的存在,固然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落地不力等问题有关,与银行保险机构供给不到位有关,但也与部分企业对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有关。

在推进普惠金融过程中,这些问题会常常出现:为何信贷供给总量不断扩大,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获得感仍不强?为何企业融资预期不稳、贷款周期和生产经营周期不匹配?为何企业转贷成本高、风险防控意识弱?

以上痛点的存在,固然与政策传导机制不畅、落地不力等因素有关,与银行保险机构金融供给不到位有关,但需要注意的是,也与部分企业对金融政策和产品服务不够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有关。

经济日报记者获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浙江银保监局指导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开展了“企业家金融政策和风险教育”系列宣讲活动,目前即将收官。

“活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的在于帮助企业了解最新金融政策,提高其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推进政策红利及时落地并转化为企业获得感。”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前3季度,辖区银行业保险业已面向企业累计开展宣讲会10064场次,培训企业家64571人次。

具体来看,宣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均指向当前民营和小微企业亟需或欠缺的“痛点”。一是金融政策,包括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出台的一系列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二是风险教育。结合各类不良贷款案例分析,向企业提示在经营扩张、融资管理、内部财务、对外投资、担保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三是产品服务。有针对性选取行业内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极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产品服务进行介绍。

例如,重点做好浙江银保监局出台的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的联合会商帮扶机制、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无还本续贷、“4+1”小微金融差异化服务、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等政策的解读。其中,“4”是指小微企业园、科创型、供应链型、吸纳就业型4类小微企业,“1”是指探索银行保险机构与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深化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的合作。

从宣讲形式上看,该活动采用了“线下线上相结合、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宣教和调研相结合”的模式,通过集中宣讲、实地宣讲、媒体宣传、线上调研等多元化形式,力求做到政策宣传解读全覆盖。

“金融政策宣讲到位后,实现政策落地转化是关键。”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为此,该局在开展“企业家金融政策和风险教育宣讲”系列活动的同时,还在全面推进银企融资对接和监测工作。

具体来看,2019年前3季度,辖内各级监管人员走访企业532家次,帮助解决问题361个,涉及贷款金额114亿元;各银行保险机构走访企业84125家次,帮助解决问题33286个,涉及贷款4092亿元;惠企金融政策落地效应逐步显现。

最新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浙江省民营企业贷款(私人控股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4.71万亿元,比年初新增4523亿元,贷款余额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7.1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85万亿元,比年初新增3959亿元,贷款余额和户数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制造业贷款余额2.34万亿元,位居全国首位,比年初新增1354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据省科技厅提供的企业清单统计)6279.46亿元,前3季度累计发放6770.7亿元;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所缓解。

下一步,浙江银保监局将持续做好“政策畅通”工作,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的部署,启动“百行进万企”融资对接活动,对全省约74万家纳税信用B级以上小微企业实现全覆盖。同时,加快打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职能部门数据的对接共享,在开通试运行基础上重点推进功能迭代升级、应用全省覆盖,利用技术手段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获取难、风险控制难、融资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疏通政策传导机制,提升融资质效。

相关阅读:
整合资金 助力脱贫 吴国良:舍己为人的英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