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极寒下的中国“东极铁路医生”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4日电(记者邹大鹏、杨喆、谢剑飞)时值严冬,滴水成冰。在我国“东极”黑龙江省抚远市,最低气温低于零下20摄氏度。铁路巡线员黄福和停下手中的工作,摘下手套擦了下脸上的泪水——他并不是有伤心事,眼泪是被寒风吹出来的。
黄福和与其他8名巡线员所在的位置,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工务段前进镇线路车间抚远线路工区前抚线151公里200米处,记者在现场看到,积雪覆盖了枕木、碎石。铁轨两旁,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沟,一不小心踩到深处,积雪几乎没过了小腿。
虽然刚刚到下午两点,但太阳已经西向,接近了地平线——在抚远,隆冬时节,太阳会在下午3点多落山,黄福和他们早晨7点开始一天的工作,要在天黑之前完成。
在作业现场,巡线员操作铁路轨距尺,测量铁轨的断面数据。他们使用铁铲清理枕木上的积雪,一名巡线员操作电动扳手,将连接枕木和铁轨的螺丝拧起,一名巡线员则操作液压起拨道器,另外一名巡线员迅速将垫片放置在铁轨和枕木之间,这样,两条铁轨的相对高度重新变得一致。
“我们的工作,就是给铁轨‘体检’,做整体冻害检查,看两条铁轨的横纵两个断面位置是否符合标准。”黄福和指着铁轨说,发现问题,就要通过铺设垫片等方式将铁轨调整好,“误差以毫米计算”。
空旷的野外,体感格外寒冷,虽然穿了两层棉袜子,但不一会儿记者就感觉棉鞋已被冻透,不断跺起脚来;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放在兜里的手机也被冻关机,碳素笔也被冻住,写不出字来。
“在这个地方,记录必须用铅笔。”黄福和拿出他的作业记录本,上面拴着一支铅笔。
前抚铁路位于我国最东端,这里是盛产水稻的“大粮仓”,也是探秘“东极”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铁路货运量和客运量不断加大,给巡线员们的工作带来了更多挑战。
每天八个小时的时间里,巡线员们处理好一处作业区,就要沿着铁轨步行前往下一处,巡线的里程常常超过10公里。
出生于1996年的金鑫是这些队员中年龄最小的,2018年参加巡线工作。刚刚结束一次作业,他直起身舒了口气,脸上的口罩早已满是冰霜。
“刚开始根本没想到这么冷,只能想办法多穿,现在已经习惯了。”金鑫说,怕家里人担心,他从未告诉家里工作条件这么艰苦。
每天,巡线员师国臣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和别的队员一起,将100多斤重的电动扳手搬上搬下铁轨数十次。“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得干好。”谈及工作的辛苦,师国臣这样说。
黄福和从事这项工作已经33年了,他告诉记者,这份工作的满足感,来源于结束一天极寒下的工作后,回到驻地的热菜热饭,更来源于看到一列列火车飞驰而过时的平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