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二七精神”发扬光大

原标题:“二七精神”发扬光大

冬日的郑州寒意袭人,二七纪念堂内却是一番热烈景象:来自郑州各单位的参观者在此回顾历史。“二七大罢工”的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一一展出,参观人员纷纷驻足、沉思。

“没到二七塔,就没来过郑州”。二七塔承载的共同记忆——90多年前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罢工让人刻骨铭心,使它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二七纪念塔被竖起。

今年,二七区举办专家研讨会,提炼出“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内涵。

在郑州市二七区的二七区环管所,有这样一位共产党人,他用拼搏、奉献和进取诠释了心中的“二七精神”。

“全国劳动模范”江学铜出生于1964年,16岁那年,他接过父亲的环卫工作,刚开始心里还有些抵触。然而,一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让他想明白了工作的意义。他买来照相机,自学照相,便于勘测管道情况;自学电焊,成了所里第一个考电工资格证的人;他还是一个水工,能自己换管子、接水龙头;发明了平板除臭阀、车载发泡式移动公厕,是环管所出名的“全能工人”。另外,江学铜自费印了大量名片发给大家,谁家有麻烦只要给他打电话,他便风雨无阻地上门维修。

战斗英雄张利修1947年参军,参加过平津战役、察南战役等多次战役。1986年,他被组织安排到二七辖区军干一所休养。然而,张利修“不甘寂寞”,从1993年开始,他先后举办了34个展览,向后人介绍党的光辉历史。他在郑州市的学校、广场、公园等处举办流动义展1900多场,观众高达200多万人次,人们形象地称他为“党的义务宣传员”。

故事在老党员口述中传递给下一代,声声入心,成为革命传统教育、不忘初心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这种担当奉献的品格,也是“二七精神”在新时代的缩影。

二七区陇海大院是一个有着百余年历史的老铁路职工家属院,原有752户居民。高新海是1951年出生于陇海大院的普通居民,高新海的爷爷曾经参与过二七大罢工。

1976年,高新海因病导致高位截瘫。不幸接踵而来,父亲、母亲病重。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妹妹高新霞身上。

多灾多难的家庭在邻里的爱心接力下支撑过来。40余年来,大院里几乎每个人都帮过高新海,走了一拨,又来一茬,生活上事无巨细都帮忙。40余年真情相守,消解了高新海的苦难和不幸,他说:“咱家不缺爱。”

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认为,陇海大院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团结、奉献的“二七精神”。

像这样的故事,在二七区还有很多,“大爱仁医”胡佩兰、“全国最美家庭”马昕……从政府到普通民众,二七区都致力于打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大爱城区,“温暖”已经成为这个城区的独特名片。

同时,二七区围绕“二七精神”,努力挖掘新时代价值内涵,与城市新发展理念结合,苦干实干、开拓进取,正以“品质二七、田园二七、温暖二七”打响二七精神的新品牌。

“传承和弘扬新时代‘二七精神’,我们责无旁贷。”二七区委书记陈红民多次在全区大会上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新时代“二七精神”有新的内涵,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和价值,并用于指导实践,使其成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二七区组织“二七精神”宣讲团、红色文化进校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勇担历史使命,增强干的自觉,鼓起干的斗志,苦干实干,开拓进取。

近日,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徐立毅调研二七商圈改造提升规划设计情况时提出,二七商圈是郑州近百年发展历史的缩影,承载着郑州人的精神记忆,也是实现郑州市委全会确定的“中优”城市功能布局的核心区域。要把二七商圈打造成为现代时尚的国际化商业街区,建设成为郑州的精神家园、全省的消费枢纽、全国城市复兴的典范。

二七商圈核心部位的德化街聚焦中原出彩新名片,打造现代商贸“郑中心”,通过实施“形态、文化、业态、活力”四大复兴工程,打造“最中原、郑中心”样板的“百年德化·二七记忆”。围绕“以时尚和现代为中心发展夜经济”的目标,重点布局夜间购物街、餐饮休闲、文化娱乐等业态,不断提升商圈夜间文化活力,全面展示城市时尚气质。

钢铁业如何应对“剪刀差” 机器人产业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