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追问“舌尖上的安全”

原标题: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追问“舌尖上的安全”

摘要:从2011年到2018年,这成为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

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追问“舌尖上的安全”

“今天进货的账单在哪里,为什么检验报告都是2012年的?”2014年4月11日凌晨零时45分,执法检查组第二小组来到铜川路水产市场下属的百川综合批发市场。面对人大代表的质问,永峰冰冻行夜市店员有点慌乱。在永峰冰冻行,市人大代表发现,最新的台账只到4月3日……

“整个检测设施设备蛮正规的,但为什么是送检,而不是抽检?”2016年5月26日下午,市人大执法组随机检查了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市人大代表对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检测程序提出质疑。代表们发现,企业自检办公室都配备了自我检测的设施设备,也制定了相关制度,但在落实方面比较欠缺。

2017年9月13日,几位代表刚吃过晚饭,就奔赴中心城区的家乐福超市。按照规定,冷藏保存的食品温度应该在10℃以下,可是代表们拿出检测仪测一盒烤鸭的温度,测下来是22℃,“这说明温度严重超标,得下架销毁!”

2011年至2018年,市人大常委会连续八年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作为年度重点监督工作,为得到真实准确的一手信息,市人大常委会几次组织代表暗访“舌尖上的安全”,上述场景是暗访的几个分镜头。

执法检查要追溯至“问题馒头”事件。2011年4月11日晚,上海部分超市销售“问题馒头”被央视曝光。回应食品安全事件,上海人大提前半年开展执法检查,以主副食品种类为依据,兵分六路展开检查,并首次邀请市民全程参与,将多种信息化手段运用于一次执法检查,还开通了“市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热线”。

从此,上海人大每年都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作为年度重点监督项目,持续追问“舌尖上的安全”。

 2012年,市人大专门成立代表调研小组开展自主式平行调研,在全国率先开通“12331”食品安全统一举报电话;列出问题清单,要求相关职能部门自查,同时对自查情况进行比对评价。2013年婴幼儿奶粉生产供应、“地沟油”以及“地下窝点”等成为食品安全执法检查的热点。2015年执法检查的重点领域包括企业主体责任、保健食品市场监管以及监管体制调整等。2016年,市人大将网络订餐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摊贩管理情况等纳入执法检查监督范围。2017年《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出台当年,市人大即开展执法检查,并首次尝试“全链条”闭环监督。

从2011年到2018年,这成为上海人大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监督项目。连续8年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初心不变,始终以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为出发点,通过执法检查推动立法,立法又反过来深化了执法检查,最终形成了立法监督双轮驱动的联动效果,为提高监督效果探索了有益的途径和方法。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相关阅读:
德一些党派要排除华为?中国外交部回应 日防卫大臣访华前对中国放“狠话” 美媒乘机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