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原标题: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日本学者是如何在普及性的学术写作中做到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与日本相比,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又存在着哪些问题?12月15日,新京报·文化客厅第二十三场活动,邀请到了晏绍祥、彭小瑜和岳秀坤,与大家聊了聊世界史的写作。

记者|徐悦东

近日,理想国引进并出版了日本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丛书,这套书是由日本一流的历史学者面向大众读者而撰写的,兼顾学术前沿和通俗性,聚焦于全球变迁的各个时段,构建出全球历史的图景。在普及性的学术写作中,日本学者是如何做到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的?与西方学者相比,日本学者书写的世界史,又具有怎么样的特色?中国的历史学者何时才能写出这种兼顾学术和通俗的世界史著作?

12月15日,新京报·文化客厅第二十三场活动联合理想国、建投书局,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彭小瑜以及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中心副教授岳秀坤,一起对谈“兴亡的世界史”丛书的读法和写法,以及中国历史学界里的世界史研究现状。

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日本对世界史的研究积累很深,因此能兼顾学术前沿和通俗性

彭小瑜认为,这套“兴亡的世界史”丛书体现了日本学者很大的开放性,借鉴了许多国际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在《近代欧洲的霸权》中,作者认为中世纪的重心是在七八世纪,而学术界上传统认为12世纪是中世纪时期最重要的世纪,这是非常前沿的新观点。但是,彭小瑜也指出,有些地方的观点也比较陈旧。比如在《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神话》里,作者提到罗马人是向希腊人学习的,这是一个很旧的观点;现在的国际学术界普遍强调罗马人的独特性。

此外,彭小瑜非常佩服这套书在细节上的着力。比如在《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的大地》里,写到拿破仑攻打俄罗斯后,俄罗斯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着沙皇权力的增强。作者举了俄罗斯著名歌剧《伊凡·苏萨宁》的例子,该歌剧当时叫《为皇帝献身》。一个故事般的例子,就体现出沙皇权力的增强和个人崇拜的历史状况。而这样的例子的背后经过了学术性很强的选择和编排,与学术前沿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这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作者能把一些非常深刻的历史研究发现,深入浅出地阐述出来,对普通读者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这是中国的世界通史著作需要注意的一点。

晏绍祥对此表示赞同。日本人对西方的研究比中国早得多,他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有意识地系统研究西方的文化、制度和历史。他们对古希腊罗马的研究在十九世纪就开始了,而中国比较系统地研究古希腊罗马得等到1949年后。因此,日本对世界史的研究积累要比中国更深。

此外,日本学界对西方著作的翻译也非常多,这也是他们能追踪到学术前沿的原因。有了比较多的学术材料积累,日本学者在写世界史时,这类故事性的例子就能信手拈来,前沿的观点也比较多,给读者的印象也就比较深刻。

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兴亡的世界史”丛书,森谷公俊等著,徐磊等译,理想国丨北京日报出版社2020年1月版

在历史上,亚历山大有着非常多的形象。以征服著称的罗马人对亚历山大就十分推崇。到了近代,西方的殖民者因为有扩张的需要,也往往在历史上把亚历山大写得非常正面,把两河流域写成野蛮人一样;甚至有学者认为,最早的“人类大同”的理念是在那里出现的。

但是,在二战后,殖民体系解体,对亚历山大的另一种评价就得到了注意。亚历山大对东方的征服也是一种侵略行为,他所带来的文化未必是被征服者愿意接受的。而且,两河流域、印度和埃及的文明都比希腊文明要古老。

在亚历山大征服的后期,他越来越残暴。在印度的马利亚,他们把全城人几乎都杀光了。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他留下了一万五千名步兵和五千名骑兵,这是非常大的规模了。因为亚历山大出征时步兵一共三万多人,骑兵不到一万人。亚历山大之所以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留那么多士兵,说明他在那的统治十分失败。

历史都是带有很强的时代色彩的。晏绍祥认为,《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里对亚历山大的批评还是到位的。日本学者对于亚历山大的观点还是比较持重的,他们很重视相关的材料,会直接引用古代文献的记载,并顾及正史和野史,这是日本学者的特别之处。

岳秀坤看完《亚历山大的政府和神话》之后,对一些细节的印象也十分深刻。他记得书里面说,亚历山大征服印度后,大家都想回家,他以为沿着印度河而下进入大洋就能回家了。他们走了十个月,路上遇到干旱等气候灾难,还有当地族群的反抗,最后他们在海边发现印度洋和尼罗河并不通。

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活动现场

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队伍不够大,而且研究领域并不均衡

中国的世界史学者什么时候可以像日本的学者一样,面向普通读者,写出兼顾学术前沿和通俗性的著作?彭小瑜认为,这套书的作者都是日本名校毕业的博士,而且日本的世界史研究历史悠久,队伍庞大。而中国优秀的世界史通俗读物的缺乏,关键就在于中国对外国问题的研究力量过弱。如今,中国的国力大大增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变大了,所以彭小瑜呼吁,中国的年轻人应该更多地投入到外国问题的研究上来,这样才可能诞生一批优秀的通俗著作。

晏绍祥也认为,比较高水平的普及读物,首先建立在专业的研究基础之上。《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神话》写得很通俗,但其背后也有着很多考证功夫。如果没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写作者就可能只会抄一抄阿里安和昆图斯笔下的亚历山大,这样写出来的书可能就会神化亚历山大。

当然,这些年的情况有些好转,学术环境也在好转。晏绍祥相信社会的需要是第一位的。接受大学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对优秀的世界史著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市场的力量迟早会表现出来的。

彭小瑜认为,中国这三十年学术水平提高很快,若是让中国最好的学者来写一套“兴亡的世界史”丛书,他相信也不会比日本学者差。彭小瑜相信,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会与中国史的研究水平越来越相近。

晏绍祥认为,不管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中国的世界史研究水平提高得都很快,但是,中国的学术界的眼光过度局限在欧美发达国家。其实,像印度和东南亚的古代史都是很值得研究的,中国几乎没有什么学者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晏绍祥统计了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整个世界史研究的情况,他搜集到大约100篇论文,但关于古埃及的论文一共才5篇,关于两河流域的论文比较多,而关于古希腊的论文最多,其中有关古代印度、非洲和美洲的研究论文几乎是空白。

文化客厅丨日本学者如何在普及写作中兼顾学术和通俗?

活动现场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欧美,也要了解拉美、非洲和伊斯兰世界的情况。所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的一大问题是人员队伍不够大,另一大问题是中国的学者研究的领域并不均衡。所以,世界史的研究队伍还要扩大,并在过去没有照顾到的地方多投入些人力,等中国积累到足够多的专业人才,才有可能给大众写出深入浅出的普及性著作,这需要时间。

但是,岳秀坤对此有保留意见。对阅读有期待的读者来说,他们不可能等待那么长时间。因此,岳秀坤希望,中国的50后和60后一流学者,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能够开始写一些这样的普及性著作,因为这些学者大多已经不需要考虑学术的考评了。

作者丨徐悦东

编辑丨徐悦东

校对丨翟永军

王兆星:金融科技的生命线在于大数据安全 迎建坛600年天坛推出“贺岁礼”,中和韶乐八音盒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