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村民间30多年前的“疙瘩” 让三老劝和团解开了

原标题:村民间30多年前的“疙瘩”让三老劝和团解开了

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10月,平谷区东高村镇张岱辛撞村的“三老劝和团调解室”正式揭牌,但其实早在2014年“三老劝和团调解室”就成立了。

村民间30多年前的“疙瘩” 让三老劝和团解开了

“三老”调解员给村民做工作。平谷区东高村镇供图

所谓“三老劝和团调解室”就是指村里一支由党性强、威望高、口碑好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复原军人组成的“三老”调解队伍,负责帮助村民说事评理议事普法。

“多亏了村里的说事评理中心,我们家终于住上了新房,不用一大家子人挤在几十年前的旧房子里凑合了。” 2019年3月份,在“三老劝和团调解室”成员和张岱辛撞村村书记张春龙的推动下,村内一起30多年前遗留的矛盾纠纷经过调解成功解决,一提起这事,村民符福祥仍难掩激动。

互换宅基地位置两家僵持了30年

张秀清和符福祥是前后院邻居,张秀清居前,符福祥居后,邻里关系和睦。1987年,符福祥家人口多,按照政策符合再申请一处宅基地资格,但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没钱盖房子;同时张秀清对自己家房子位置不满意,希望能换个位置。

张秀清和符福祥都为改善自家住房犯愁,后来两家人一商量,签下了交换协议:符福祥申请下宅基地后,与张秀清宅基地交换使用,张秀清家现宅基地上房屋归符福祥所有。按照两家预期,张秀清家可以换个更满意的位置,符福祥家变成一个两处宅子连着的大院。不久后,符福祥家宅基地顺利申请下来了,但是符福祥却因为新宅基地位置好,不愿意交换了。两家为此事互不相让,僵持了30多年。

“三老”调解员兵分两路做工作依然未破解僵局

2018年底,调解室梳理村里历史遗留问题时,张、符两家纠纷引起了调解员们的注意,几十年来两家人互不相让,导致两家人都住在几十年的老房子里,按照相关标准,两家的房子都属于危房了。调解室的“三老”调解员们在征得村党支部班子的同意后,制定了调解方案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去做张秀清的工作,另一路去做符福祥的工作。

起初,当事双方均对说事评理中心的“三老”调解员们有抵触,尤其是张秀清觉得有协议在手,自己有理有据,不愿和符福祥这样没有信用的人谈。符福祥也是堵着气,嫌三老们多管闲事。调解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从政策入手反复调解半年最终啃下硬骨头

虽然问题不好解决,但是“三老”调解员们坚持要啃下这块硬骨头,解决这件顽固纠纷,为此说事评理中心专门召开会议商量解决办法。经过多次协商后,调解员们找到了新的调解突破点。调解员们从抗震节能政策入手,向符福祥宣传国家相关政策,鼓励符福祥抓住国家对农村危房改造给予补贴的机会,改善一家人的住房问题。在符福祥态度有所缓和后,调解员们趁热打铁多次做张秀清工作。

村民间30多年前的“疙瘩” 让三老劝和团解开了

“三老”帮助村民解决宅基地纠纷问题。平谷区东高村镇供图

经过近半年反复调解,最终张、符两方达成协议:符福祥新宅基地仍归符福祥使用,同时符福祥老宅基地南侧让出3米宽归张秀清使用。张秀清、符福祥两家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新房,两家系了三十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了,邻里终于又重归和睦。

村民们说,张岱辛撞村调解室的成员都是村里威望高的人,在乡亲中根基深,说话有分量,纠纷双方把他们当成中立方,甚至是自己人,往往在拉家常式的谈话中就把纠纷厘清把道理讲明。相对于法官和律师讲法轻情,调解室“三老”成员重乡情,讲究办事公道,深受村民信任。

张岱辛撞村的“三老劝和团调解室”其实是平谷区在各村试点说事评理中心的一个代表。目前,平谷区已将全区各村的“说事评理中心”,升级为“说事评理议事普法中心”,做到“人上见事,事上见理,情上讲法”。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编辑唐峥

校对危卓

相关阅读:
上海推300套公租房 帮在沪台湾青年解决住房困难 好玩│掐丝填釉、编制花丝,体验匠人、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