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有罪推定?为什么不这么报道“不寒而栗”的新闻

原标题:有罪推定?——为什么我们不这么报道“不寒而栗”的新闻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今天,一篇某媒体做的“不寒而栗”的爱情报道,掀起了巨大的社会舆论。这篇报道讲述了一个简单逻辑的故事:男友对女友不是处女非常在意,女友受此观点的影响,觉得自己不对,导致自杀。这对年轻的恋人是中国最顶级学校的学生,却发生了如此悲惨的故事,而且故事里还有个强调处女的“渣男”。读者很容易达成一个结论:这个害死女孩的渣男,应当人人共谴之。

看完这篇报道,我作为一个新闻从业者,本能的反应是哪里不太对。一个公共媒体,不应该发这么一篇轻率的报道。为何我会强调“媒体”和“报道”这两个词汇?因为媒体记者采写的文章,不同于网上的某个帖子。一篇帖子,或者一个自媒体文章,作者不会以记者自居,作者也没有采访权,读到文章的人,也会清楚这篇文章基本只代表某一方的观点。

有罪推定?为什么不这么报道“不寒而栗”的新闻

但是作为公共媒体,报道是在行使一种公权力,这个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尽量公正客观。而且,媒体在报道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边界,就是不做罪责的判定。媒体有报道的权力,但是没有替代法律来做裁决的权力,也不应该把读者往一种罪责推定的思路上来引导。如果越过这个边界,舆论很容易在缺乏足够事实证据的情况下,自行审判。

从做记者的角度来说,报道要公正客观,媒体不能代表事件里的一方,来简单地指责、惩罚另一方。这件因为感情引发的悲剧,男女双方的冲突是核心,只有充分获得两方事实,才能理性地认知冲突。很多悲剧性的事情,受到伤害甚至失去生命的人,让人非常痛惜,但这不等于不给其他人开口的权力。记者做一个报道时,经常会遇到特别愿意倾诉的一方,这方有强烈的诉求,希望遇到的事情被公之于众,为自己讨回一个公道。而记者去找另一方采访时,很有可能被拒绝。但这不能成为记者不做平衡性报道的理由。此时反而需要记者尤其谨慎,一个不愿意配合采访的人,难道就应该被舆论踩在脚下吗?如果一个记者只被采访难度小的一方所引导,另一方不配合,记者就少报道或不报道,这样的报道能够客观吗?

有罪推定?为什么不这么报道“不寒而栗”的新闻

记者在做报道的时候,还涉及对采访对象隐私的保护。像这篇与感情交往有关的报道,隐私性的部分非常多,记者对女性一方做了化名处理,有保护隐私的意识,对男性一方却用实名,不符合新闻的操作规范。媒体如果把自己置于一个审判者的地位,用不保护隐私的方式来惩罚某一方,看上去在惩恶扬善,实则很有可能在撕裂社会舆论。

我们越是做记者年头长了,越不敢随便相信一个看上去因果关系特别简单明确的“故事”。社会新闻要想引爆舆论很容易,媒体到底是理性冷静地看到事情的多面性,还是拿到一点材料就跳出来指责某个人、某个观念,大有不同。这些年舆论也经历了不少反转的新闻,同样一件事情,随着事实冒出来越来越多,舆论会做出可能完全相反的判断。所以当我们看到一篇文章引起简单义愤时,往往要留心一下,我的这种情绪,事实来源是否站得住呢?

今天当这篇报道刷屏后,我和同事们进行了一些业务讨论,留下了非常多的疑问。比如:这个男孩仅仅因为偶然有异性朋友告诉他,女友是不是处女很重要,他就极为相信这个判断,并且开始对女友实施精神暴力。一个成年人,因为一次偶然事件,完全改变自己的做派,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章中重点提到的是不是处女这个问题,在两个的情感问题中到底占多大比例?有哪些事实可以佐证呢?如果我们了解更多事实,还能不能得出“处女问题导致女孩自杀”这样一种印象呢?男孩的具体性格有什么特点,导致他看上去喜欢控制人精神的原因是什么?女孩的性格又有哪些特点,使她在深渊里越滑越远,以至于最后做出了自杀的举动?

有罪推定?为什么不这么报道“不寒而栗”的新闻

并不是说我不为女孩痛惜,而是我会考虑到,如果媒体做了一个不够客观公正的报道,不仅不能反应社会的真实状态,没有如实表达事情的全面性,反而会激起没有事实根基的简单义愤。女孩如果有知,一篇牵涉她隐私的报道被这样轻率地呈现出来,她会觉得受到尊重了吗?今天刷屏报道出来之后,马上就有网媒跟进,让大家投票,发表对“处女情结”的看法。谴责一个人很容易,口水也淹死过不少人。谴责一种心理也容易,但是当我们谴责之前,如果我们所有的事实依据,都来自一篇报道,那这篇报道的公正性,就需要媒体自身有很强的操守了。

为什么一个正规媒体有编辑层?他们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把控记者的报道是否符合新闻伦理。如果不符合,为何不再让记者做更多更详实的采访?我们经常用一个词——“实锤”,就是事实完全确凿的材料我们才敢用。很多时候,就算我们手里掌握了很多事实,但如果这个事实带来不了结论,我们不会往某个预设的结论去引导。在知道往舆论里扔一颗炸弹之前,媒体是不是应该审慎地自问:我们对采访对象,是否实行了最基本的公平报道原则了呢?我们有没有保护他们的隐私?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的报道,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如果有的记者,为了个人的报道能够引发热点,而置采访对象或报道的平衡性不顾,舆论是否被他利用了呢?

回头再说这起恋爱悲剧,它值得媒体重视,我也对事件中的女孩和家属深表同情。如果媒体在占有更多事实的基础上,看到女孩走向悲剧的复杂原因,会真正地有利于社会达成共识,保护更多人不受侵犯。片面的报道,容易引发的是撕裂社会的声音。媒体如果越过边界,并不有利于我们认知真相。

大家都在看

相关阅读:
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抵达阿根廷 计划长期政治避难 8000亿投入城南,促进北京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