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提战略留白,提高共产房比例,海淀分区规划全文发布
海淀将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
新京报快讯(记者邓琦)未来,海淀将建设成为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其中,到2035年海淀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另外,海淀将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
12月11日,《海淀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全文正式发布。
目标
建成令人向往的“五城”
至2035年,海淀将初步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高标准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成为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重要发展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至2050年,海淀将全面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成为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各项发展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人口
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
到2035年海淀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313万人以内。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制定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政策,发挥公共服务导向对人口结构的调节作用,以高精尖产业结构构建带动人口结构优化调整。提升人口整体素质。采取综合措施,保持人口合理流动,提高城市发展活力。
将建立适应人口动态变化的监测机制。考虑到海淀人口的动态变化性,加强对实际服务人口规模与结构的监测,并适时开展阶段性评估,发挥政策调控作用。
规模
设战略留白用地2平方公里
海淀将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严守建设用地规模底线,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到2035年全区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27平方公里以内,含战略留白用地2平方公里。
规划显示,划定战略留白用地,主要为了积极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做好战略留白,提高规划弹性适应能力。划定2平方公里的战略留白用地,为服务保障“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承担重大活动、举办大型事件,以及保障重大项目建设预留条件。
空间
两横一纵三轴格局
海淀提出,将构建“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的城市空间结构。
其中,两横轴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和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一纵轴是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一带是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一核是三山五园地区文化绿心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科技智芯,两心聚一核。
多极,是指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原始创新发展极、永丰发展极、翠湖发展极、上地发展极、东升发展极、北下关发展极、西三旗发展极、绿隔发展极等汇聚创新资源的发展极。
另外,海淀将分类分区引导非首都功能疏解腾退再利用,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保障中央政务功能,预留重要国事活动空间;优先用于发展科技创新功能,完善科创服务体系;优先用于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优先用于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安全高效运行。
科学城
突出大信息和大健康产业主导地位
海淀将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将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布局,紧抓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产业方面,突出大信息和大健康产业主导地位。推动大信息产业引领发展,提升大信息全产业链条的创新力、控制力和辐射力。持续做优做强大健康产业,加快医工交叉、智能医疗、创新药等领域深度布局。紧抓新材料、高端装备、能源环保等产业高价值环节,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海淀将聚焦“创新合伙人”关系构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发展,建立多维度、全链条的人才服务体系,持续探索与“创新关键人”的个性化合作模式,推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着力拓展中关村科学城与“创新合伙人”的链接深度。
文化
以“三山五园”为核心构建保护体系
海淀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全区有不可移动文物3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3处,海淀区文物保护单位107处,文物普查登记项目167处。
海淀历史文化保护将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展示为重点,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为纽带,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构建“一心两带多片区”的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形成以三山五园为核心的空间保护体系。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指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指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海淀将深入研究全盛时期三山五园的整体格局,围绕皇家园林核心地区,挖掘赐园与官绅宅园林立、京西稻田成片、村镇寺庙棋布、水系御道串联、八旗驻防环列护卫的历史底蕴,整体保护以山水格局为基底、“三山”“五园”为核心的园林集群地。
宜居
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
海淀区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住房供需平衡、结构合理、无明显职住矛盾、居住环境质量改善、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总目标。职住用地比例达到1:2。
将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的比例,制定精准的政策保障措施。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的管控和引导。
另外,探索创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政策,优先用于建设租赁住房。优先利用并积极盘活存量用地资源,通过存量住房市场优化住房资源配置,加强居住空间供应。
海淀还将探索“职租平衡”新模式。以设施带动为导向,依托轨道站点增加公租房。以灵活供给为导向,在科技园区周边建设共有产权房,满足周边就业人群职住平衡的居住需求。以成本节约为导向,南部地区依托高校、老旧社区等存量资源,北部地区依托镇集体用地,形成多处居住创业混合的创新创业社区。以国际多元为导向,推进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满足国际人才需求。以宜居复合为导向,打造“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和“一刻钟创新创业活力圈”。
交通
加快建设与首都机场、大兴国际机场间快速轨道交通
值得关注的是,海淀区规划提出,将聚焦国际交往,加快建设海淀区重要功能区与首都机场、大兴国际机场间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统筹清华园站和新机场站间南北地下直径线规划方案。
其次,基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便捷连接京津冀城市功能区;利用城市轨道交通连接市级铁路客运枢纽,利用京雄城际、京港台高铁,实现与雄安新区的交通联系。预留北部联络线、三城联络线、南北地下直径线、四环北线、规划北线等轨道交通廊道,快速联系“三城一区”、亦庄和房山、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区域。
停车方面,将构建与城市交通发展趋势相一致,与海淀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停车供给体系,科学调控全区出行车位,缓解停车供给矛盾。探索适应未来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与共享出行方式的新型管理模式。
新京报记者邓琦
编辑樊一婧校对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