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原标题: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摘要:2019年与为老服务相关的6个市政府实事项目,已全部提前且超额完成。

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以后老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聊天,活动空间更大了。”崇明区堡镇敬老院分院负责人开心地说,年后66位老人就要重新入住了。这座建于70年代末的养老院经过改造,大楼换上了黄色墙面,屋内独立卫浴间、橱柜等设备齐全,屋外曾杂草丛生的院落变成了凉亭和健身区域。来看过的老人都很期待:“现在就想搬进去,开心地享清福。”

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崇明区堡镇敬老院分院改造一新。吴汝琴摄

改造80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是今年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记者今天从市民政局获悉,2019年与为老服务相关的6个市政府实事项目,已全部提前且超额完成。截至本月初,全市新增7202张养老床位,改建1485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83家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新建83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新增88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新增217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

近年来,上海推进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发展,因地制宜,聚焦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短板,完善养老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提供政策保障,推进城乡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均等化。去年6月,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改造郊区农村薄弱养老机构,就是补上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的短板,让农村老人享受和城区老人均等化的养老设施服务。

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改造后的卫生间都安装了浴霸、扶手等。吴汝琴摄

对中心城区养老机构的老人来说,冬天洗脸洗澡,打开水龙头,就有即时的热水哗哗地流出。可是,在农村薄弱地区,许多养老院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不少养老院只有一个公共浴室,冬天,老人们怕麻烦,有的不洗澡,干脆就烧热水擦擦身体。崇明区新河敬老院的改造分两步走,5幢改造一新的楼房已迎来入住老人,还有2幢即将完成。黄仙郎老人今年104岁,重新入住后,她笑眯眯地说,“现在环境很好,你看,轮椅都能推进房间了,多方便。”记者了解到,与改造前相比,这里的门、窗、地板、卫浴条件等都有了大变化。曾经90厘米的门扩宽为120厘米,方便轮椅进出;老式地板都换成了防滑地板;老人们有了独立卫浴间,都装上了热水水龙头,居住得更安全、更舒适。

上海改造农村薄弱养老院,老人冬天打开水龙头就有热水流出

崇明区新河敬老院,一些老人已入住部分改造好的楼房。吴汝琴摄

据悉,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原定三年完成的任务,两年就已完成。上海将实现在农村地区每个街镇至少建设一家标准化养老机构。在某个大行政村或几个小行政村连成的片区,建设具有托养功能的社区为老服务场所,比如托老所、长者照护之家等;而在村组层面,则大力发展“睦邻点”,或依托老年活动室发展具有一定生活照料功能的服务场所,推动互助式养老。

上海农村地区还积极探索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民住房兴办养老机构,形成“农村就近照护模式”。比如,松江区叶榭镇的“幸福老人村”,建设起与自然村统一风格的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助餐点,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解决农村老人的就近养老问题。闵行区梅陇社区的吴介巷长者照护之家,由村里统一租赁村民的空置房屋,改造成养老服务设施,满足村民“养老在乡村”的愿望。这些探索都为农村养老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也让更多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更美好的晚年生活。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截至2018年底,本市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03.2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34.4%。今年5月,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明确提出本市养老服务深化发展“增量”“增能”“增效”的目标。到2022年,本市养老服务领域重要的指标数量将有新突破。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分中心)在街镇全覆盖的基础上数量实现翻番,不少于4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总量实现翻番,达到1600家。同时,在结构上更加优化,到2022年,养老机构床位数在确保不低于全市户籍老年人口3%,即17.5万张的基础上,护理型床位数达到总床位的60%。同时,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数达到8000张。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彭薇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相关阅读:
北京密云3家A级景区被“摘牌” 国际丨遥遥领先的冲浪选手突然掉头 救起坠海遇险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