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山西:让新科技“牵手”老文物
新华社太原12月10日电(记者解园、马晓媛)戴上专门的头盔,通过手柄控制操作,小学生李钧溢在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一个展台上“走”进了晋祠,体验了中国文物界时下非常流行的VR沉浸式互动体验课堂。
“虽然之前去过晋祠,但这次的感觉最好!”李钧溢兴奋地说,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推开门的一瞬间,他看到宫殿里坐着栩栩如生的大臣和皇帝,舞女正在舞池中间翩翩起舞,自己仿佛置身电影之中。
李钧溢体验的课堂是由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开发的“晋祠虚拟世界探索之旅”,入选过2017年中国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互联网+中华文明”示范项目。该展台每日吸引超过300位观众体验。
“VR技术的运用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到文物,还能对文物起到保护作用。”山西文物博物产业集团的工作人员郭悦介绍说,“游客的呼吸和闪光灯等会对雕塑、壁画等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数字化扫描并转化为VR,可以减少客流从而保护文物。”
在展会上,一个展有辽代黑釉油滴盏的展柜面前围着很多观众。这个看似普通的展柜实则“暗藏玄机”。“我们研发的多媒体文物交互柜由透明液晶屏幕和卧式集成柜体组成,以显示屏为载体,增加文物信息。”山西海宇奇润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孙旭波介绍说,观众在看到文物实物的同时,可以在屏幕上看到文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触摸交互体验,给文物展示增加了更多乐趣。
“拉坯、上釉、烧制、出窑,每个环节对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我现在知道了辽代饮茶器皿的烧制过程,对古人精湛的技艺十分敬佩!”刚刚体验完多媒体文物交互柜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孔庆霞说。
作为中国的文物大省,山西省正在通过高科技手段,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博物馆里的宝藏,甚至一些遗失到海外的文物。
“真的太棒了,连石像的神态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震撼!”市民郭先生体验了天龙山数字复原成果后连连赞叹。
开凿于公元534年至1566年的天龙山石窟在20世纪20年代遭到大规模盗凿,已知有150余件精品流落到世界各地。2014年起,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同美国芝加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达成协议,联合开展天龙山石窟数字复原项目,至今已采集到100余件天龙山造像的三维数据,实现了11座主要洞窟的数字复原。
天龙山石窟博物馆副馆长崔晓东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随时把最新的科技成果补充进来,让更多人体会到科技与文物结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