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李礼辉:数字信任+商业信用区块链以技术背书信用机制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
新京报讯(记者张思源)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在参加12月7日三亚•财经国际论坛时,在主题演讲中介绍,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或者说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建立一个普惠的信任机制。
李礼辉将其归纳为三个方面:区块链的技术通过数学方法来解决信任问题;大数据技术通过数据挖掘发现信用;应用数字技术进行身份认证和物权认证。
据李礼辉介绍,区块链以算法的成熟来表达规则,只要信任共同的算法程序就可以建立互信。通过编程化的智能合约可以自行确定并交付执行交易各方认同的商业条款,可以引入法律规则和监管控制节点,确保价值交换符合契约原则和法律规范,避免无法预知的交易风险。
“保持商业信用的同时,区块链建立了一种技术背书的信任机制,用数字信任来加持商业信用。”李礼辉说。
传统的经济社会总体上是独立个体的互联,包括现在这个阶段的互联网的架构也差不多是独立个体的互联,个体之间的交互是必须通过中心。李礼辉认为,在未来的数字经济社会中,平面的中心化的互联将会迭代升级为立体的分布式的交互。
李礼辉以金融服务平台举例,平台应当必须支持多终端、多场景的使用,必须构建用户相互信任、信息真实对称的基础环境,“这就要求构建信息跨机构交互共享的技术架构,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保护用户的隐私,同时也要求采用信息真实性交互验证的技术,进行用户授权的验证”。
在分布式交互的数字链接中集中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技术能够对人进行识别,进行时空的定位,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认证人物的身份,确认端对端点对点的控制、指挥、调节的权利。二是可以认证数字化资产确认物权的价值和归属。李礼辉认为,数字信任主要的优势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普惠性。
李礼辉总结,具备支付能力的老龄化品质生活需求,具备投资能力的全球财富管理市场,以及具备将为国家的金融业创造一个全新的重大的发展机遇期,应该推进观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打造新时代的新的金融。
对此,李礼辉提出四个建议:树立正确的金融价值观;掌握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能够掌握数字技术的主导权;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品质;推动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创新,加强国际监管协调,促进达成监管共识,努力建立数字金融国际监管的统一标准。
新京报记者张思源编辑任婉晴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