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生猪生产恢复“路线图”:东南沿海地区自给率需达70%左右
21世纪经济报道陈洁广州报道
为了恢复生猪生产,农业农村部进一步为各省区市“分解”了生猪生产任务。
12月6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各地产销平衡总体要求,比如,东南沿海地区(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
根据《方案》,要确保2020年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2021年恢复正常。
各地产销平衡层层“分解”
根据《方案》,各地生猪的产销平衡需要层层分解到位。
农业农村部提出,针对生猪及产品主要的调出区,包括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的11个省份,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湖北、广西,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事业部生鲜品研究员魏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生猪的调出区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目前各地的恢复情况并不一样。
他指出,东北受非洲猪瘟影响比较早,因此恢复也较早。黄淮地区,包括山东、河南等地,整体的恢复还在缓慢的进行中;两湖地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稍微滞后,现在正处于一个触底回升区。相对来说,江西受到非洲猪瘟的影响最小。
而针对东南沿海地区的五个省市,包括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方案》提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
对此,魏鑫表示,提出自给率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的地区,情况也不一致。“像广东在正常年份,生猪自给率也达到60%-70%。江苏本身是一个养殖大省,生猪在正常年份的自给率能达到70%-80%。浙江的压力就比较大,正常年份的自给率大概只有50%-60%左右。”
此外,根据《方案》,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
“北京和上海的情况又不同,这两个超大城市并没有地方可以建设养殖场,需要跨省建立养殖基地去掌控自身的生猪资源来满足需求。”魏鑫表示,需要关注的是推动跨区养殖基地建立,究竟是从政府层面来推动,还是从企业方面来合作。
浙商期货研究员徐心澄认为,还是需要从政府层面来推动合作。“因为70%的消费量还是很大,靠企业想达标比较困难。”
此外,《方案》还要求,西南、西北等地区,包括内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产销平衡区,要确保做到基本自给。
各地要分解任务到县(市、区、旗),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加快推进分区防控
同时,上述《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分区防控,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建设无疫区和无疫小区。
什么是分区防控?目前,中南六省区已经开展相关试点。
近日,中南六省区防控应急指挥部联合发布《关于中南区试点实施活猪调运有关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根据《通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和海南六省区自2019年11月30日起,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的活猪调入中南区(种猪、仔猪除外;在2020年11月30日前,符合中南区跨大区“点对点”调运备案要求的生猪除外),对非中南区的生猪产品进入本大区实施备案管理制度。此外,自2020年11月30日起,中南区内省区与省区之间禁止活猪(种猪、仔猪除外)跨省区调运。
为何要进行分区防控?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局长杨振海表示,开展分区防控,对于动物疫病防控意义重大。从国内非洲猪瘟防控实际情况看,在已查明疫源的155起家猪疫情中,由生猪及其产品调运以及相关的人员与车辆带毒传播引发疫情100起,约占64.5%。从国际上看,对动物疫病实行区域化管理是国际通行做法和疫病防控最基本的经验,特别是成功根除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绝大部分都实行了分区防控。
魏鑫表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非洲猪瘟的消灭是长期的工作,疫苗也在艰难研制的过程中。分区进行防疫,包括跨地区运输、不同地区的养殖场、一个地区内部的不同的养殖场都要进行隔离,防止非洲猪瘟的进一步传播。
“仔细去分析的话,中南六省区比如广东、福建是输入大省,广西、江西、湖南是输出大省区,按照地区平衡表去计算每个省的生猪生产和消费,其实这几个省区内部是能够自我平衡的。”魏鑫说。
中原期货农产品分析师刘四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总体上看,供应的方式从“运猪”向“运肉”转变,并没有从大局上改变供应的格局,猪肉价格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单靠外部调运不能改变南方省份的生猪产能短缺现状,必须从自身做起,积极落实各项政策,加大种猪和仔猪的引进,加大联防联控,继续产能恢复,同时,加大外部调运,解决短期消费旺季的猪肉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