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政务要闻太原数字城管播撒志愿服务阳光

原标题:政务要闻太原数字城管播撒志愿服务阳光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人员日。日前,太原志愿者平台首次发布运行3年以来的全市志愿服务大数据,太原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以发起1733次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我市开展活动最多的志愿服务组织。在志愿服务高活跃指数的背后,凝结着太原数字城管650名志愿者的热心、细心和恒心……

1志愿服务引入网格化

无论寒冬酷暑还是雨雪风沙,在市区的大街小巷上,常能看到身穿数字城管反光马甲的信息采集员,骑着电动车巡查。在建成区范围的200多个责任网格内,580余名信息采集员定岗盯守,不仅是保障城市稳定运行的前哨,还是服务社会民生的后盾。

长期以来,信息采集员巡查时遇到被丢弃的财物、被水冲掉的车牌,都要想办法寻找主人。利用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覆盖面积广、信息传递快的优势,调度集结不同区域的信息采集员,在责任网格间接力志愿服务,寻找线索交接物品,让一件件失物完璧归赵。

今年11月初,市民张先生带着远道而来的亲戚游览龙城新貌,不慎将装有贵重财物的皮包遗失在了健康南街体育中心南门附近的便道上。正在巡查的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员杨菁发现后,通过工作微信群和小区业主微信群接力寻找失主,最终将皮包物归原主。

就这样,太原数字城管通过网格化让志愿服务延伸,并激发更多信息采集员热心参与。

2志愿服务结合城管

数字化城市管理协调的问题门类繁多。作为守护城市的“啄木鸟”,信息采集员在巡查、普查中,接触的问题涉及市容环境、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园林绿化、公共设施等11大类240余个小类,可谓包罗万象。580余名信息采集员常年巡查在一线,对辖区内各类公共设施分布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每天走街串巷,细心观察存在的各种问题现象,汇总梳理寻找症结,并从中发现最新的城市管理热点和难点。

随后,信息采集员通过“靓丽星期五”大扫除、专项公益活动等志愿服务方式,铲除小广告、清理街头绿地、规范停放共享单车、擦洗站亭护栏健身器材,将志愿服务向城管专业领域延伸。此外,数字城管志愿者还批量维护灯杆交接箱检修口,恢复道路移位的护栏,消除公共安全隐患。

3志愿服务主题鲜明

太原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倡导全体干部和职工发扬“举手之劳”的传统,发现并随手解决身边的简易城市管理问题。截至目前,“出门就上班,人人都是采集员”活动已开展了6年,每一个人都将志愿服务记在心中,并落实到了日常行为中。

此外,每逢客运高峰,信息采集员就会抽出轮休时间,前往车站枢纽开展志愿服务,帮助旅客拎行李提供引导;每年春季,受理员、派遣员、督察员和信息采集员,要上街开展爱绿护绿志愿服务,手拿钳子剪子等工具,摘除捆绑缠绕在行道树上的铁丝绳索钉子,给植物生长营造良好环境;每到中高考季,数字城管也会开展各种志愿服务,保证给考生营造安静的备考和休息环境……这些主题公益活动已坚持开展5年之久。

今年以来,太原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围绕保障“二青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开展了各种志愿服务。

面对市民的赞赏,他们总会笑着说:“自己既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的管理者,我们一边工作,一边做志愿服务,还有成就感,觉得非常光荣。”

(转载自太原新闻网)

相关阅读:
兴安盟:在哪里跌倒的 就在哪里爬起 勇于激活干事创业的激情 政务要闻太钢“铁臂”助力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