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涉外律师队伍发展如何?各地多措并举吸引人才
已有633名优秀涉外律师进入全国律协人才库。
新京报讯(记者王俊)打击跨国犯罪和追逃追赃工作、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涉外知识产权争议……越来越多的涉外工作,需要律师参与。日前,记者从司法部获悉,2018年,国内律师共办理涉外法律事务近12.7万件。
超9成受访川企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遭遇过法律问题
要适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要,律师是涉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以四川为例,作为“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四川是连接我国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通走廊。
记者了解到,在四川落户的世界500强达347家,其中境外企业244家。超过100家世界500强企业选聘四川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涵盖金融证券、资产重组、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期货保险等领域。
此外,四川省为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已在73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等业务,“走出去”的川企已超过1000家。
超过9成的受访企业表示,在对外投资过程中遭遇过法律问题,34.4%的企业反映“因不了解当地法律而遭遇风险”。
上海从事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涉外律师快速增加
目前,涉外法律服务在法律服务业中的占比不断提高,以上海为例,2017年涉外法律服务收入约35亿元,占全市法律服务业收入的20%。律师事务所涉外业务种类广泛,涉及到诉讼、仲裁、调解和非诉讼业务等业务领域,主要以非诉为主,占比超过60%。
涉外诉讼业务则以涉外民商诉讼为主。律师从事涉外业务领域主要有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国际金融、国际投资、涉外税务、涉外民事和刑事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上海从事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的涉外律师快速增加。
在四川,服务领域也逐步从外商投资公司的设立以及劳务、税务、知识产权,向中国企业反向并购、境外上市、收购以及海外工程延伸。
在不少备受关注的案件中,都有涉外律师的身影,如在一系列国际贸易和有关WTO重要案件中,欧盟对华反倾销“替代国”做法提起世贸诉讼、诉美国反补贴措施世贸争端案、在诉美国反倾销方法世贸争端案(DS471)等,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就代表中国政府参与其中。
让海外高端法律人才“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
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自2018年4月以来,司法部积极开展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编印《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册》,共收录985名优秀涉外律师相关信息。此外,已有633名优秀涉外律师进入全国律协人才库。在司法部指导下,全国律协已组织7批共334名律师先后赴德国、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家学习交流。
具体到各个地方,也在不断创新培养、引进人才的方式手段。
依托丰富的教育资源,北京市律协与北京大学、国外法学院签署协议,市律协以录取学校学费总额的80%为上限,给予每名律师最多不超过50万元人民币的无息借款资助,已举办国外法学院法律硕士培训项目16期,400多名律师参加。
上海则依托具备条件的高等院校和大型涉外律师事务所,建设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基地;设立专项业务培训项目,定期举办各专业性的涉外法律实务和学术交流,推动本土律师业转型升级;设立专项基金,资助有志于从事涉外业务的优秀青年律师赴海外深造,与境外的法律院校、律师事务所、国际争端解决机构等进行合作,组织互派人员学习和培训;对高校法律专业中涉外法律事务领域的人才培养实行适当的资源倾斜等。
四川省明确将对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纳入全省引进国(境)外智力中长期规划。对成都律师事务所每引进1名取得境外律师执业资格的律师,给予5万元奖励;对行业协会、法律服务中介机构为企业提供涉外法律服务的,按其涉外服务业务规模给予每年5%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
此外,四川还打算采取更多举措吸引涉外法律人才。例如,拟建立涉外法律人才绿卡制度,让海外高端法律人才“回得来、留得住、用得上”;抓高端人才引领,打造高端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俱乐部;面向全国遴选一批熟悉国际投资、涉外知识产权、“双反”、涉外法律争端解决的顶级律师专家,力争在各涉外领域培养100名以上行业领军人才。
新京报记者王俊
编辑白爽校对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