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建安溪消除村民顾虑推进旱厕整治
新华社福州12月2日电题:福建安溪消除村民顾虑推进旱厕整治
新华社记者闫红心
“这块地要是建成了公园,晚上的时候我就可以和大家在这里泡泡茶、聊聊天。”在福建省安溪县参内乡田底村,村民朱成伟与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二检查组畅谈家门口一块土地的建设规划。而就在3个月前,朱成伟所说的“公园”还是旱厕连片、臭气熏天、村民避之不及的地方。
安溪县连片旱厕很多,但旱厕整治工作难度不小。安溪县副县长肖印章说,安溪县是福建省人口第三大县,山多地少,土地资源宝贵。为了节省土地,早前许多村民通过置换的方式,在村内一些区域集中修建旱厕。
扎堆的旱厕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甚至带来安全隐患,为了发动大家拆除旱厕,安溪县各镇、村下了不少功夫。
“旱厕问题上,村民普遍看着烦、闻着臭、都想拆,但是谁都不愿做第一个。”安溪县城厢镇党委书记张文深说,一些村民担心拆除后土地容易被侵占或成为集体用地,存在“以厕保地”心理,给工作推进带来难度。
为了消除大家的顾虑,当地开始探索土地确权的方式:从口头承诺、书面协议到证明材料,在几平方米厕所用地的证明上,使出了各种招数。
城厢镇经兜村村民孙景辉就曾有一个旱厕,因为脏乱差,村里多次劝说他改建成公厕。然而,“公厕是公家的”这一困扰始终萦绕在孙景辉的心头,让他犹豫不决。得知孙景辉的顾虑,村里承诺,改成公厕后,土地仍然归他所有,孙景辉这才松了口气,并且主动提出当公厕管理员。“儿子说管厕所不好听,我说没事,厕所是公家的,地是我的,要是管不好,人家还是会说我家的厕所脏。”孙景辉说。
在参内乡田底村,当地更是把承诺印在了纸上。检查组看到,村民朱招水家一个3平方米的旱厕,都有一张印着“安溪县参内乡田底村民委员会”大红戳的证明材料,上面写着“土地面积归户主所有”。
如果村民们还不放心,那就村干部带头干。田底村党支部书记朱成艺和驻村第一书记朱土成都曾有一座旱厕,两个多月前,为了推动整治工作,两位书记率先将自家旱厕拆除。
示范效应非常明显,朱成伟就是被带动的一员。此前,面对着父亲20多年前亲手建造的旱厕,尽管家门口非常臭,他也一直犹豫不决。“两位书记经常来劝说,其实我们年轻人也不在乎旱厕,觉得应该拆,主要是担心老人家不同意。”朱成伟说,看到书记家的旱厕都拆了,自己也就同意了。
朱土成说,村干部打头阵,提升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村里的朱概俄,长年在江阴办工厂,听说村里开展旱厕整治后,他主动联系两个哥哥拆除了自家旱厕,并且提出不要村里的补贴。”
如果说土地确权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干部带头提升了村民的参与热情,那么一些村的差异化补贴方法则真正把整治工作推上了快车道。
“镇里统一补贴500元,11月10日前拆除的,村里额外补贴1000元;11月10日之后元旦之前拆除的,村里额外补贴500元;元旦之后拆除的,村里不再额外补贴。”城厢镇员宅村党支部书记殷春展说,差异化补贴之下,由于随着时间推移,补贴会越来越少,村民拆除无用旱厕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
在员宅村,检查组看到,一棵古树被贴满瓷砖的围栏环绕,周围地砖平整,俨然公园一角的景象。村主任谢金财介绍,这棵古树是龙眼树,有100年左右了,早前,即便古树飘香,村民走过时依然会行色匆匆,因为这里有两个旱厕,臭气熏天。
其中一个旱厕的户主谢江河说,旱厕建成30多年,自己早已搬到远处的新房住,不再使用旱厕,之前没有意识到影响环境的问题。而这次想到拆除旱厕,主要是因为村里有一些补贴。
殷春展说,激励之下,村里许多座废弃多年的旱厕很快被拆除,整治进度很快。“之前排查有旱厕106个,目前已经拆除了80个,在全县遥遥领先。”
据悉,从9月初的调查摸底到现在近3个月时间,安溪全县32929座无人使用旱厕已经拆除15707座,完成47.7%,实现了既让民众满意,又顺利推进改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