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李营村致富记

原标题:李营村致富记

来源:河北省政府网站

□记者冯立华闫航杨雨熹李相伯

村前小河缓缓流淌,岸边剑兰花开飘香……深秋时节,漫步乡间小路,仿若置身江南。

此景在李营,却不是江南。

10月22日至2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到唐山市调研检查,指导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姚王庄镇李营村,王东峰认真查看村庄环境,详细了解李营村改革发展历程,称赞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是“优秀的带头人”。

“乡亲信任我,我就要站出来”

32年前,李营村是出名的“穷村”“散村”“乱村”,如今何以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国卫生村、全国文明村等50多项荣誉称号?李志刚如何升腾起村民无尽的希望,让小村庄的脉搏与新时代共振?

近日,记者来到李营村,走进农家,听他们述说致富路上的艰辛,畅谈村里可喜的变化,描绘乡村振兴的图景……

32年前,32岁的李志刚被选派到李营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面对家人朋友的反对,李志刚笃定地说:“李营不能总这么乱下去,我是党员、退伍军人,组织需要我、乡亲信任我,我就要站出来。”就这样,他放弃原本优厚的待遇,进村。

不临交通干道、不靠县城集镇,没有工矿副业,只有连片的盐碱地,李营村能干什么?

上任之初,李志刚从上级争取了3万多元无息贷款,打井,架线,发展水稻800亩,当年人均纯收入就达到1200元。李志刚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持续推动发展。1993年实行稻菜双茬,亩收入6000元,成为我省科技推广项目;2000年以后引导村民发展棚菜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年收入700多万元。

时针拨回2004年,村民口中讲起的是“42个红手印和204只举起的手”的故事。那时的生态大棚是李营村的新鲜词,也是高频词。“想建高标准大棚,就必须调整土地。调整土地,是农村最敏感的事情。”李志刚思忖着。

无数次的村“两委”班子碰头会、4次党支部会、1次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后,土地整改方案出炉,42名参会人员全部在会议记录上郑重按下红手印。十天后,村“两委”班子又召开户代表大会,参会的204人全部举手通过。

说干就干,土地重新划分,七零八碎的小地块不见了,全村新建生态大棚100个、温室大棚361个,获益2000多万元。

“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深秋时节,走进李营村,只见不少农户正在田间忙碌。61岁的李东善忙得不亦乐乎:“以前没钱,过得困难,现在日子好喽,有干劲儿。”

3个大棚,4亩8分地,年收入10多万元,就是李东善源源不断的干劲儿。他带着老伴儿一边在自家甘蓝大棚里劳作,一边跟记者唠嗑:“鸡一鸣,就来棚里,一天到晚围着棚转,护好这一茬的甘蓝,等上市了卖个好价钱。”劳作间,李东善不时抬起头喜笑颜开地说上一句:“李书记,好人哩,一心带着大伙儿干实事。”

产业结构调整,即村民口中的干实事。

李营村的变化,是从第一次种植结构调整开始的。“农村要进步,关键在支部。” 1988年,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刚上任后,带领村“两委”先期规划了800亩地,号召村民搞“旱改稻”。没电架线、没沟挖沟、没渠修渠,经过共同努力,第一年水稻亩产效益就达1200多元。

1993年,李营村“两委”大胆作出了实行稻菜双茬种植模式的决定,进行第二次结构调整——水稻收割后再种一茬甘蓝,被列为全省科技推广项目。

1999年至2001年,华北连续干旱,水源紧张,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李营村又实施了稻改旱,在全县率先发展设施蔬菜。先后探索出冷棚、中棚、暖棚等种植模式。

产业结构一次次升级,“穷村”李营村变富了,李志刚说要在新时代干出新样子。

决战号角催人勤。多年来,李营村先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8次升级,带领村民走过了一条旱田传统种植、旱改稻、稻菜双茬、拱棚菜、中棚菜、温室棚菜、猪沼菜“三位一体”生态大棚的棚菜发展富民之路。

“穷村”变富了,感恩之心火热。“有党的坚强领导,有群众的团结奋斗,我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李志刚说,要在新时代干出新样子。

接下来,更是一村一心拧成一股绳,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日子:2011年,全村土地全部发展为设施蔬菜种植,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同时,启动了新的一次农业产业调整——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项目,制定了农业旅游发展规划,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跨越发展。

翻天覆地气象新。2014年开始,李营村又看到了培育高档绿化苗木的巨大发展空间。“快、狠、准。”一向平和的李志刚脱口而出,正是32年来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让村民年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300元提高到如今的6万多元,“增长200多倍不能停步,还得加油干。”

“这里凝聚着奋进的力量”

“甘蓝一熟,这心里就高兴了!”走进大棚,李志刚熟练地俯下身、探出头,瞧得细致,见长势喜人,他黢黑的脸上堆满了笑容。

不远处,另外一个棚里有村民喊话来:“李书记,自从我家门上挂起了‘致富星’,瞅哪个棚哪个顺眼!”

谈笑间,李营村乡村振兴的和谐画卷铺展开来。

“村民富了,环境好了,村民素质也要提高。”李志刚介绍,他先后组织开展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邻居及“十星级文明家庭”评选,编制了新农村旅游规划,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如今,村里街道宣传栏里,展示着李营村“生产能手”“致富能手”“孝顺儿媳”“子女成才优秀家庭”等一系列风采录,大伙儿你争我赶。这不,村民的微信群也展示着当地的新风尚。平日里,拍点照片、拍点视频发到微信里,比比谁家做得好,不知不觉间,李营村的村风更文明、群众素质更好。

移风易俗蔚然成风,教育改变命运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我们的日子,靠艰苦奋斗发芽结果了,我们的目标是把下一代,下下一代教育好,让娃们多读书、读好书,到知识里去找好日子。”李志刚说。

如今的李营村,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

2018年初,李志刚率先成立了全县首批退役军人服务站,整合退役军人资源并发挥其走访慰问、扶贫帮困、采集信息和信访接待的作用,助力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而今,李营村在县委支持下,又建成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这里能容纳200人,这里凝聚着奋进的力量。”李志刚说,越是向前走,越要抖擞精神,担当使命、砥砺作为。

采访夜归,细碎的雨滴碰触在树木金黄的叶子上,沙沙作响,一天的光阴在雨丝的交响中归于宁静。耳畔不时响起李志刚那质朴的话语:“李营村能有今天,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苦干、实干加巧干,靠的是父老乡亲的信任与支持,他们最可爱。”

相关阅读:
  • 【8点见】云南元谋县回应城管抱摔殴打商户

    【8点见】云南元谋县回应城管抱摔殴打商户

    来源:央视网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嫦娥六号返回器开舱活动在京举行,将开展样... 2024-06-27
  • 5月,甘肃21人被查……

    来源:甘肃纪检监察网2024年5月,甘肃省纪检监察机关公开发布信息,21人接受审查调查或监察调查,分别如下:5月6日,嘉峪关市自然资源局财务中心会计孙红霞接受纪律审查 2024-06-26
  • 甘州区:片区协作助力案件查办“加速度”

    张掖市甘州区纪委监委按照地域相近、力量互补、便于协作原则,整合“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片区纪工委”力量,成立5个“室组片”联动协作区,统筹办案力量,在线索交办及 2024-06-26
  • 持续提高基层监督办案能力

    持续提高基层监督办案能力

    浙江省永康市纪委监委用好片区协作机制,以工作片区为单位不定期开展案件交叉评查、问题线索集中会商,以案促学、以案代训,切实增... 2024-06-25
  • 监督故事丨拧紧地质灾害防治“发条”

    “新到岗的监测员很负责,每天都去查看地质灾害情况,我们的安全更有保障了!”近日,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纪委到社水村邹家屯滑坡点(地质灾害监测点)附近向群众了解地质 2024-06-24
  • 我为群众办实事|监督保障饮水安全

    “太好了,大小成凡村的群众如今能正常用水啦!”近日,来宾市兴宾区委巡察办在回访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时,七洞乡成凡村委党支部书记高兴说道。此前,兴宾区委第三巡察组 2024-06-24
民进党强推“反渗透法” 蓝营人士痛批 受伤港警:虽受伤但士气仍高昂 望早日返回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