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书评:错案救济、DNA与心灵救赎

原标题:书评:错案救济、DNA与心灵救赎

错案救济、DNA与心灵救赎

这部荣列纽约时报畅销排行榜的《认错:不公与救赎回忆录》,以男女主人公自白的形式,讲述了美国刑事司法中的错案纠正。人的记忆不总是绝对可靠的,被害人在案发时强迫自己记下了凶犯的体貌特征,并在案发后短时间内对照片和嫌疑人进行了指证,但结果仍然被证明她的记忆是错误的。

根据美国“无辜者计划”的统计,美国约有75%的冤案与错误的证人指证有关,这已经成为了冤案产生的最大原因之一。另外,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因为错误的证人指证而导致的冤案中,陌生人作出的错误指证占41.3%,即便由熟人作出的错误指证也占19.6%之多。犯罪行为的发生往往非常突然,有时甚至仅在一瞬,被害人、目击者通常处在紧张与恐慌的情绪中,这对他们能够正确捕捉信息并存储记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概括来说,以证人证言为代表的这类言词证据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除了被害人、目击者等本身可能产生错误认识之外,一些司法人员基于强大的追诉欲望也可能会以暗示、引导等方式混淆相关人员的记忆。“无辜者计划”的研究显示,大量只有主观性证据、没有任何物证的案件造成了误判的可能。反思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在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背景下,应当牢固树立疑罪从无的诉讼观念,重视对实物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同时从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双重角度强化对言词证据的审查。

本案中的主人公罗纳德最终得以洗脱冤情,契机在于DNA技术在案件证据体系中的运用。罗纳德是不幸的,莫须有的罪名使他无端承受了11年的牢狱之灾;他又是幸运的,他的坚持不懈为自己迎来了DNA技术在刑事司法领域的发展进步。尽管一些新近研究试图破除DNA证据所产生的“神话错觉”,但必须承认的是,该技术在过去几十年的错案救济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自1989年以来,借助DNA技术对证据进行重新复核,全美共有多件错案得以平冤。尤其是各州相继制定的“定罪后DNA检测规则”,对于错案救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质疑一个有罪判决,对服刑人员进行DNA检测,特别是最终可能带来的无罪释放结果,或许会使被害人产生不适感,但真凶逍遥法外才是对被害人、社会公众和整个司法制度更大的威胁。认真对待DNA证据,其意义不仅在于错案救济,更在于错案防范。需要说明的是,DNA证据的使用,必须遵守严格的检材提取、储存和运输链条要求,防止证据被污染的可能。必须按照证据规则的要求,运用鉴真规则对DNA检材进行审查。同时,DNA鉴定也只是一种“意见”而非“结论”,对案件事实的认定仍应付诸法官综合全案证据所产生的内心判断。

借助DNA洗冤,主人公罗纳德得到了一纸无罪判决并最终重获自由,真凶也被收入恢恢天网。罗纳德以极大的包容原谅了让自己蒙冤11年的“被害人”,“你必须寻求内心的自由,罪恶、恐惧、愤怒,这些都是不同形式的监狱,人可能身在监狱之外却仍被禁锢在监牢之中。”

如何使蒙冤的无辜者回归社会,这是需要其本人和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除此以外,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蒙冤无辜者帮扶机制,如采取专业的心理疏导、提供适合的就业机会、设立社区的关怀政策等等,或许更有助于使他们适应“被偷走的那些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毕竟,错案救济之后的心灵救赎对于弥合无辜者的伤痕同样意义重大。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相关阅读:
日报称日本期待重启对华牛肉出口:中国有旺盛需求 负债32亿美元租700平米豪宅 贾跃亭再向债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