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神药”神经节苷脂,当有更严格管控
临床可用好药那么多,作为辅助药,“神经节苷脂”为何备受一些医生的青睐,这个问题值得思量。
▲起底神药“神经节苷脂”:患者用药后瘫痪、现鸡爪手症,去年销售额近40亿。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近日,新京报记者实地探访多位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这些患者的一个相同的致病原因是,他们都遵医嘱使用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药品后发病。这种营养神经的药品,被广泛应用于多家医院、诊所。其中,河北石家庄市5大医院均因用药问题出现相关病例。据病友群不完全统计,全国范围内,在使用含神经节苷脂药物后而患病的人数超过80人。
如今被爆出来80人的病友群,看似人数并不多,但是从身体行走如常的家庭顶梁柱,到用药后遭遇瘫痪的“绝望”病人,80多人背后是80多个心碎的家庭。他们的遭遇显然不该被无视。
事实上,疑似惹祸的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早就被有关部门“重点关照”。几年前,江苏省、安徽省等多地先后公布了重点药品监控目录,其中就包含神经节苷脂;今年7月,这类药物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据媒体报道,在不少国家,含神经节苷脂的药品甚至被下架。
然而,与很多国家下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类药品却在我国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其销售量十分可观,2018年位列等级医院药品采购金额前20位。
▲图/新京报记者李木易摄
要知道,这类药品并非临床必需,而是一种辅助药,临床可用好药那么多,但含有神经节苷脂的药品却能雄踞用量榜单前20名,在疗效和副作用广受质疑的背景下取得如此的销售业绩,其抢占市场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本该打入冷宫的一类药品,却意外受到追捧,无疑暴露出一些地方在医疗体制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
比如,在种种反常背后,这些医院与药企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利益输送;理应减少使用的辅助用药多年来销量不减反增,背后是否有相关方面推波助澜?
神经节苷脂类辅助用药涉及多方利益,暴露出的问题,显然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该轻易被掩盖过去。
从报道来看,一些患者正在走司法程序争取赔偿,而确定因果关系是医疗损害案例处理和理赔的前提条件。但实际上,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病因复杂,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因此,依据当前的理论和认识水平,要想证实含神经节苷脂药品和格林-巴利综合征之间的因果关系,是极难做到的。
也就是说,这些患者的尴尬之处在于,走诉讼程序很可能是一本扯不清的糊涂账,患者的正当权益难以得到维护。恐怕正因此,相关药企和医疗机构才会有“不怕告”的底气。
基于此,从前端控制神经节苷脂类辅助药物,对相关药品实施管制,严格落实提示风险的管控办法,对辅助药靠营销抢占市场的落后做法给予迎头痛击,如此方能让患者与这类药品之间产生一个安全距离。
如今,为了恢复健康,这些患者还在复健的路上挣扎;为了得到一个公正的待遇,他们的家人还在诉讼的路上奔波。而要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让此类药物不再为祸,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也该有所行动了。
□罗志华(医生)
编辑陈静校对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