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规范治疗长期随访 北京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启动

原标题:规范治疗长期随访北京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启动

规范治疗长期随访 北京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启动

图/视觉中国

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的致死原因和导致成人残疾的第一大疾病,心房颤动(房颤)则是引起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据调查,每6个卒中患者就有1个是房颤患者。房颤引发的中风特别凶险,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11月23日,北京市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联盟在北京潞河医院启动,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的领导下,将对华北区心源性卒中进行统一有效的制度管理,开创心源性卒中防治的长效机制。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率失常,房颤患者的心脏不像正常心脏有节律地收缩而是无规则地颤动。房颤本身的症状虽轻,但是它最常见、最可怕的“刺杀”对象是人的大脑,可以导致中风。“当心房颤动时,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就可能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供血,造成脑卒中。房颤是因,中风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房颤卒中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心源性卒中防治建设基地项目负责人张澍表示,我国房颤相关卒中的防治水平近几年来虽有所提升,但仍普遍存在临床医生认识参差不齐、患者意识薄弱等问题,规范化管理和全面普及疾病知识迫在眉睫。

近年来,国际、国内心血管病和神经内科的相关学会发表的一系列指南,均把抗凝治疗作为中高危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基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规范的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出现血栓栓塞的有效措施,这相当于给房颤患者撑起一把抵御中风的“安全伞”。启动会上,张澍表示:“树立示范医院和规范化管理,通过对临床医生的培训提升诊疗水平,将从根本上解决临床医生对于抗凝出血风险的顾虑。联盟还要加强房颤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实现我国房颤抗凝率的整体提升,减少心源性卒中的发生率,减轻疾病负担。”

新京报记者张秀兰

编辑岳清秀校对卢茜

医保电子凭证来了!七省市率先开通,一人一码全国通用 香港财政司司长:美国通过涉港法案毫无理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