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王家新:流沙河进入古典文化世界,关乎他的人格

原标题:王家新:流沙河进入古典文化世界,关乎他的人格

2019年11月23日下午3时45分,著名诗人、作家、学者流沙河在成都因喉癌去世,享年88岁。其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等,并有多首诗作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新京报采访了诗人王家新,聊了聊流沙河的写作及其意义。

采写丨新京报记者张进

新京报:作为诗人,你对流沙河诗歌有怎样的整体评价?

王家新:流沙河先生的诗我读得不是特别多,似乎他也没有写很多,但我还是觉得他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有诗的风骨,在五十年代中期(左右)被打成右派,“文革”后复出,他的诗有独特的个性。

新京报:八十年代,流沙河在《星星诗刊》开设“台湾诗人十二家”专栏,介绍台湾诗人的作品。现在回看,你如何看待这个专栏的意义?

王家新:他开设的这个专栏,我们上大学期间,作为一个年轻的诗人几乎每期都看了。今天看来还是很有意义。在那个时间,他有系统地介绍台湾的优秀诗人,率先、系统地介绍了我们从来不了解的那些诗人和作品。而且他不是一般的介绍。流沙河先生从他自己独到的眼光和角度来介绍、解读台湾诗歌,给我们带来很新鲜的刺激和启发。我想,张枣当年写的《镜中》就是受到流沙河先生介绍的台湾诗歌的启发。台湾诗歌的一个特点就是,既有现代性,同时又以新的方式回归、发明传统,把传统、古典引入现代,所以我认为可能对张枣有影响。

另外,流沙河先生(在某一点上)可以和台湾诗达到很深的契合,因为就古典(文化)这一点而言,流沙河先生有相当的功力。在我们的印象中,他有那种民国式的感觉,他的身上带着中国古典(文化)的血脉。所以他对台湾诗的解读很精辟,给我们启示。

王家新:流沙河进入古典文化世界,关乎他的人格

流沙河

新京报:刚才提到流沙河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他也出版过多部相关著作,解读古典文化,如《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流沙河讲诗经》等等。你如何看待这一行为?

王家新:从读到的散见的一些文章中感觉得到,很多人谈古典,但流沙河先生可以进入到更深的地方。他进入古典的世界,(可能是因为周围)有很多俗气的东西,他不能接受。而且他进入这个世界,不单是趣味性的,还有关他的人格。他精神上(对古典文化)有很深的认同。

他这样做的意义还是很大的。他是可以真正进入传统很深的渊源之中,进入内里,把中国古典文化中宝贵、有生命力的东西揭示出来,传递下去,文脉不至于断掉。他的用意很明显,这大概也是他作为诗人和知识分子的使命。

新京报:据说流沙河先生只说四川方言。这可能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而有关诗人和语言之间的关系。你如何看待这一点?

王家新:这一点我不是很熟悉,不过我觉得还是很有意义。这说明流沙河先生是有自己的根的诗人,他的全部思想、语言都是从他的根中生长出来的东西。他不会追随那些流行的(文化),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自如地表达自己。

采写丨张进

编辑丨李永博

校对丨薛京宁

辅警为救人落水牺牲,被追授“浙江省见义勇为勇士”称号 我公使:美方主导中美关系的是政客式的假外交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