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谁来化解民众姓名生僻字的烦恼?|新京报快评
文|胡欣红
近日,一则有关用生僻字取名字的新闻引发了公众的关注。
据媒体报道,浙江宁海严女士的女儿在上海念大四,马上就要保送研究生了。原本是很高兴的一件事,但学校在向“学信网”推荐过程中却发现,这个名字没法录入系统。想改名却接连碰壁:名字改不了,报名报不上,好不容易获得的研究生保送名额有泡汤的风险。“名字最后一个字怎么都输不进去,报不了名。”焦急不已的严女士担心女儿今后继续求学、就业,名字带来的麻烦会越来越多,“我现在觉得很对不起女儿,给她造成这么大的麻烦。”
严女士女儿名字中的生僻字是“由页(頔)”,用拼音、五笔输入法都打不出,繁体字“頔”可以打出来。意思是美好。
同一个字,当年登记户口时能打出来,为什么公安系统里能打出的字,其他系统查不到?原来,公安人口信息库专用字库是最全的,甚至包括不少少数民族的文字,设有生僻字库。但教育部门、银行、航空公司、房产等部门,却没有同步使用这套字库,无法共享很多生僻字。
既然公安部门已经有了强大的字库,在“互联网+”时代,其他部门为何就没有?是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技术障碍,还是基于成本考量不愿为“极少数人”进行升级换代,不得而知。
应看到,“生僻字的烦恼”并非个例。有媒体曾报道,山东一名高考考生在报名系统登记时,因名字生僻,词库查无此字,只得急忙去派出所改名字,申请临时身份证,才能赶上报名截止日期。一市民为在重庆买房子,在银行办理按揭时,五笔、全拼、智能输入法都打不出他名字里的生僻字,结果不但按揭办不了,房子没买到,就连之前接洽时缴纳的中介费也打了水漂。
早在2016年7月,公安部就召集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卫计委、人民银行、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7个部委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推动姓名中含有冷僻字身份证在各用证部门特别是基层窗口单位全面正常使用。3年过去了,“生僻字的烦恼”何以依然故我?
名字寄托着父母对孩子最深切的美好祝愿和期盼,父母费尽心思、求新求异的同时,确实应该适当考虑名字的社交功能,尽量少用生僻字,避免“坑娃”。但只要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理应切实保障民众取名的自由。“禤靐龘”打不出来或许可以理解,但“由页(頔)”这种不算生僻字的字也打不出来,确实不应该。
窥一斑而知全豹。很多时候,为民众办实事就体现在一些点滴小事上。“生僻字的烦恼”虽然只是极少数人才会遭遇的问题,但也是一项切切实实的民生工作,彰显社会的温度。按理而言,字典上有的字,都有权使用,相关机构要想办法升级自己的输入系统,而不是把所有问题都甩给民众。
胡欣红(教师)
责任编辑: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