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武汉青山区:“天天敲门组”敲开了家门,更敲开了心门

原标题:武汉青山区:“天天敲门组”敲开了家门,更敲开了心门

新华社武汉11月22日电题:武汉青山区:“天天敲门组”敲开了家门,更敲开了心门

新华社记者强晓玲、廖君

“熊奶奶,是我,小谢。”

早晨10点,谢玉娇照例敲开了熊奶奶的家门,看到身着家居服的女儿陪在奶奶身旁,谢玉娇放心了许多。

作为“天天敲门组”的社工,谢玉娇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武汉青山区青和居社区走访查看。在这个以老人居多的华中地区最大的棚改回迁区域、武汉市最大的公租房小区里,她清楚谁家的婆婆独居、谁家的奶奶这两天生病,还有谁家有残疾、患阿尔茨海默病等需要每天上门去看看、需要格外关注的老人们。

在青和居社区,像谢玉娇这样的“天天敲门组”成员有516人,他们不仅有社区网格员、网格支部书记,还有医生、律师、城管、民警和其他居民志愿者,是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

由于建设武钢等原因,青山区工人村街曾是规模很大的棚户区。10多年前,青山老工业区棚户改造启动,居民陆续回迁。然而,居住环境的更迭没能改变一些陋习,乱搭建、乱停放、乱贴画等不文明现象突出,居民间矛盾纠纷多发。社区管理部门硬话说了一箩筐,告示贴了一整墙,成效都不大。

“社区治理,仅靠行政管理的老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下活社区治理这盘棋。”工人街村党工委书记宋红说,社区组织辖区居民骨干、志愿者和老党员敲门入户,劝阻不文明行为,倾听居民呼声,帮助排忧解难,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天天敲门18法”。

青山区各社区以网格党支部为依托,以党员骨干、志愿者为主体组建了“天天敲门组”,在每一栋楼里将敲门组成员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等绘制成了“天天敲门组地图”,方便居民寻求帮助。

天天敲门,敲出了“友好楼栋”议事会、“社区我的家”恳谈会等自治平台,敲出了社区治理的新秩序。

“‘天天敲门组’不仅敲开了居民的家门,更敲开了居民的心门,是居民的‘知心人’,更是社区工作的好帮手。”青和居社区党支部书记桂小妹说,“除了帮扶居民解决困难,也排查了很多安全隐患。”

不久前,“天天敲门组”成员在社区寻访中,意外发现一户居民厨房有浓烟冒出,在联系住户无果的情况下,社区物业工作人员、民警等联合破门入户,消除了一起安全隐患。

“搞完了?那谢谢你们啊,我赶不回去啊。”桂小妹说,事后当联系到住户时,对方还在江北。

“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这些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事关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社区治理,需要因时而动,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满足民众的需求。”武汉青山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如今,杂乱的楼道干净了,高空抛物不见了,邻里纠纷减少了……从矛盾多发的棚改社区到平安示范社区,创新了治理方式的青和居社区用了不到三年时间。

前几天,独居的熊奶奶生病住院,回家后,又因为一些小事跟女儿发生了矛盾。“天天敲门”中,谢玉娇发现了问题,于是发微信、打电话,并且拉上社区志愿者上门调解,终于,让女儿重新回到86岁的老母亲身边。

看到谢玉娇上门,熊奶奶拉着她的手念叨,“谢谢小谢,谢谢你们!”

相关阅读:
上会日期确定,良品铺子A股IPO再进一步 长三角市场监管部门建立重大舆情处置协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