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原标题: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大家为什么要寻找“梅姨”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一大早,人贩子“梅姨”的画像就刷屏朋友圈。

在这张一看就是经过软件后期处理过的照片上,赫然标注着“寻找梅姨”“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梅姨至今仍未落网,可能还有更多的小孩子落网”的字样。

对每一位家长来说,孩子都是不能被碰触的底线。儿童拐卖,无疑在第一时间就击中了家长们的软肋,在“你每一个微笑的动作,都有它的意义”的感召下,不少人都接力转发了这张照片。

但是,反转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让人猝不及防。

上午11点整,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网络上流传的广东增城被拐9名儿童案件嫌疑人“梅姨”的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广东警方仍在积极开展寻找其余7名儿童下落。

一、第二张画像是哪张?不该让人猜

不得不说,这则辟谣声明来得很及时。在全民接力转发这幅“梅姨”照片的时候,公安部的声明第一时间制止了不实信息的传播,避免了这张画像可能造成的误伤。

这则声明虽然言简意赅,中心思想明确,然而“第二张画像非官方公布信息”——这样官方敲黑板明确画出来的重点,对于一些缺少新闻背景的民众来说,要理解起来,仍有不小难度。

事实上,很多人从一开始接触此新闻,看到的就是“第二张画像”,被官方盖章的“第一张画像”反而无从谈起。

鉴于被广泛流传的“第二张画像”也分为素描和软件后期处理的两个版本,不少人一度认为“软件后期处理版本”是所谓的不实图片,类似的疑问在这则微博声明的评论里也能看到。

而要真正掌握这则乌龙事件的事实,需要从头复盘“人贩子梅姨”事件。

据有关警方发布的公开资料来看,“梅姨案”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年前。

据报道,2005年1月,广州市增城区发生一起一岁男孩申聪被拐案,此后其家人寻子14年,却苦无音讯。

2016年3月,5名涉“申聪被拐案”犯罪嫌疑人被警方陆续抓获。对于被拐小孩申聪的下落,被告人张维平供述称,他把申聪卖给了一名叫“梅姨”的女子。

2017年6月,广州增城警方发布了一则征集线索的公告,公告称,“梅姨”,真实姓名不详,现约65岁,身高1.5米,讲粤语,会客家话,曾长期在增城、韶关新丰等地区活动,涉嫌多起拐卖案件。

值得一提的是,警方在发布的征集线索公告中,还贴出了一张“梅姨”的模拟画像——也就是“第一张画像”。

但是,被公安部所辟谣的“第二张画像”也并非完全无中生有,而是“大有来头”,其影响力和传播力甚至远大于官方发布的“第一张画像”。

目前已经被证实的是所谓的“第二张画像”由被称为“画像神探”的警官林宇辉所画,此后就被广泛传播。

二、画像乌龙遮蔽不了儿童拐卖痛点

虽然,画像乌龙事件让“梅姨”重返舆论漩涡,但是,截至到目前,“梅姨”是否真正存在,其实也是个未知数。从来自警方的权威回应来看,除了“申聪被拐案”被告人张维平的口供,目前“暂无其他证据印证”。

梳理公开信息可知,除了此次画像乌龙事件,“梅姨”在何地落网、人贩子“梅姨”现身……诸如此类的假消息屡见不鲜。

不惟此,近几年来,涉及儿童被拐卖的谣言也常出现在民众视野。比如,虽然早就被辟谣,但是几乎隔一段时间,“中国一年失踪20万孩子,找回的概率只占0.1%。”的假消息就会出现一次。

而不管是试图用数据背书、实则不堪一击的谣言,还是这样一位只活在犯罪嫌疑人口供和画像中、一直让民众“牵肠挂肚”,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甚至“攻陷”朋友圈的“梅姨”,折射出的还是民众对儿童被拐卖案件的敏感。

找出“梅姨”不仅是被拐卖儿童家长的心愿,在一定程度上,人贩子“梅姨”也成为一个吸引人眼球的神秘符号,这个符号犹如一个城市传说,时刻提醒大众要提高防拐意识。

对儿童被拐卖的家庭来说,失去孩子往往意味着“天塌了”,一些家庭为了找回孩子踏上漫漫寻子之路,但常常无功而返。就像电影《亲爱的》呈现的那样,为了找回孩子,一群家长付出了毕生所有的精力,抛弃事业,跟妻子离婚,看到每一个线索都不放过,但到头来往往还是一场空。一场场人伦悲剧,似乎将永远成为他们头顶上挥之不去的“阴天”。

对人伦悲剧的共情,是这次大家转发“梅姨”照片背后的动机。尽管这是一个乌龙,但大家对儿童拐卖的痛恨,应该得到理解,而这也远远谈不上主动“传谣”。

相关部门也要看到这层共情心理,在尽快对“梅姨”事件答疑的同时,还要继续加大对儿童买卖的打击力度,让更多家庭免于“妻离子散”的悲剧。

三、打击“人贩子”道阻且长

近年来,公安、司法部门为此已经做出不少努力。

早在2011年6月1日,公安部就出台规定,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要求县、市公安机关接到儿童失踪警情后,要多部门、多警种联动合成作战,刑侦部门立案开展侦查要快。

而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对医院婴幼儿拐骗情形、以婚介为名,非法扣押身份证,非法出卖妇女的行为等具体情形做了规定。

同样在2016年,公安部上线了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该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儿童失踪信息推送至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及时提供线索,协助快速找回失踪儿童。

截至2019年5月15日,该平台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3978条,找回3901名儿童,找回率为98%,其中解救被拐儿童57名。

而在民间,一些公益组织,也用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力量帮助家长寻找孩子的线索,给这些被拐卖儿童的家长带去了慰藉和帮助。

只要有一个儿童被拐卖,留给家长和社会的就是无法抹平的心理创伤,所以,加大对儿童拐卖的打击力度,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这需要办案部门、公益组织和社会大众的联动,以合力拱卫儿童的安全,而在这个过程中,民众对“梅姨”的关切,其实也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其松(媒体人)

编辑:王言虎校对:危卓

相关阅读:
万达、五粮液签订战略协议 双方将全面开展合作 央视:香港乱局“导演”专业 无奈“演员”太蹩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