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省疾控:防控严密不必闻鼠疫色变

原标题:省疾控:防控严密不必闻鼠疫色变

这两天,“北京确诊2例鼠疫病例”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担心疫情扩散,危及自己。11月14日,山西省疾控中心发布消息称:自1942年以后,山西省连续60年无动物间鼠疫疫情和人间鼠疫疫情,同时提醒广大公众:在疾控严密防控下,不必闻鼠疫色变。

“虽然鼠疫在历史上留给人类惨痛的记忆,但随着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鼠疫已非不治之症,绝大部分为散发病例,人群大规模感染几无可能。因此,在疾控严密防控下,公众不必再闻鼠疫色变。”省疾控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除了北京已确诊的这两名患者,没有出现后续病例,也不会造成大规模流行。

我省从1962年开始开展鼠疫监测工作至今,一直从未间断。在鼠疫防治工作中,组建和参加了区域间鼠疫联防,不断调整完善各级鼠防队伍,建立健全网络报告机制,完成日常鼠疫监测工作,做好鼠疫应急预案,组建有省级技术培训、实践经验丰富、应急能力强的专业队伍。自1942年以后,山西省连续60年无动物间鼠疫疫情和人间鼠疫疫情。2016年8月底由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牵头在大同市左云县进行了山西省动物鼠疫应急处置实战演练,此次演练是近十年鼠疫防治山西省最大的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是对山西省鼠防应急队伍处置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充分展示了我省疾控系统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及时处置、科学应对,具备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的信心和能力。针对疫情应急处置我省做好了充分的物资储备,包括应急装备、药品、医疗卫生救援设备、快速检验检测仪器和试剂、传染源隔离、防护装备、后勤保障设备及应急设施等。(薛琳张庆王晶莹)

延伸

关于鼠疫这些常识你不可不知!

什么是鼠疫?哪些人群容易感染?该如何防护……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山西省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解答。

问题一: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在啮齿动物之间流行,偶尔能引起人间流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鼠疫起病急、病程短、病死率高、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鼠疫虽是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问题二:鼠疫有哪几种类型?

根据感染途径的不同,鼠疫有三种主要类型:腺型、肺型和败血症型。

腺型是全球最常见的鼠疫类型,由被感染跳蚤叮咬引发。鼠疫杆菌(鼠疫耶尔森菌)从叮咬处进入机体,通过淋巴系统侵入局部淋巴结,并在淋巴结里进行繁殖,引起淋巴结发炎、肿胀和疼痛,称为“炎性淋巴腺肿”。在感染后期,淋巴结炎可能会出现化脓性病变,发展为开放性溃疡。

肺型是发展最为迅猛的鼠疫类型,潜伏期可短至24小时。任何肺鼠疫感染者均可通过飞沫把感染传播给他人。肺鼠疫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则是致命的,但如及时发现和治疗(症状发作24小时内),治愈率很高。

败血症型主要是由于在剥食染疫动物时,鼠疫菌从皮肤破损处入血或由染疫蚤的直接叮咬所造成。由于鼠疫菌未经过机体的免疫系统而直接进入血循环,使病人很快呈现为重度全身中毒症状,并伴有恐惧感,如治疗不及时会迅速死亡。

问题三:鼠疫的传染源是什么?

鼠疫传染源为感染动物和肺鼠疫患者,宿主动物常见有啮齿类动物和野生食肉动物,如灰旱獭、红旱獭、喜马拉雅旱獭和长尾黄鼠等。

问题四:人是如何感染上鼠疫的?

鼠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1.蚤叮咬的传播方式为鼠-蚤-人,即跳蚤叮咬病鼠后再叮咬人,或剥取染疫旱獭皮或剥食其他染疫动物,此类传播方式常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2.人-人传播方式,即健康者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后,经呼吸道吸入感染,此种方式感染的主要为肺鼠疫。

问题五:鼠疫的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对鼠疫普遍易感。疫区从事野外工作的人或猎杀、剥食旱獭的猎人、牧民接触染疫动物可能性大,感染的可能性高于一般人群。

问题六:感染鼠疫后会出现哪些症状?

典型症状有突然发烧、寒战、头痛和身体疼痛、虚弱、恶心和呕吐。腺鼠疫会出现淋巴结疼痛和发炎。感染肺鼠疫后很快便出现症状(有时在24小时内),表现为呼吸短促和咳嗽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通常伴有血痰。

问题七:应该如何保护自己不被感染?

为了防止鼠疫传播,需避免与咳嗽者密切接触(相距2米以内),并减少在人群密集场所的逗留时间。在鼠疫流行地区不要接触死亡动物,并使用驱虫剂。

问题八: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鼠疫,该怎么办?

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肿痛或呼吸困难、咳嗽或血痰,应立即寻求医疗诊治(曾在鼠疫流行地区旅游的人应将这一情况告知医务人员)。除非由医务人员进行了诊断,否则应避免自行用药,包括使用抗菌素。

问题九:鼠疫是如何被诊断出来的?

医务人员根据症状进行诊断。确诊以血样、痰液(从肺内咳出的液体)或炎性淋巴腺脓液的实验室检验结果为依据。

问题十:鼠疫如何预防?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减少人被感染的蚤叮咬或者尽量减少暴露于肺鼠疫病人的可能性。

1.避免到疫区旅游或活动,避免接触啮齿动物(如:鼠类、旱獭);

2.避免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与可能感染肺鼠疫的病人接触时,尽量和病人保持1米以上的接触距离,并戴口罩,勤洗手;

3.采取必要的防跳蚤叮咬措施,使用驱虫制剂,常用驱蚊剂一般都可以驱赶跳蚤;

4.如果曾去过疫区,应持续2周自测体温,如果突然出现发热、寒战、淋巴结疼痛、咳嗽、咳血或出血等任一症状,应当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疫区旅行史,早期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

5.与患有鼠疫的病人密切接触的人员,应尽早预防用药。可服用磺胺制剂。

问题十一:鼠疫应该如何治疗?

及时的抗生素治疗可降低鼠疫的病死率,及早治疗则多可治愈。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有症状病人应到卫生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肺鼠疫患者必须由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

问题十二:在鼠疫疫情暴发地区,戴口罩进行自我保护是否有效果?

这取决于与患者的接触程度。生活在疫情社区的人根据个人愿望可以戴口罩,但必须妥善使用和处理口罩,避免因口罩使用和处理不当使自己成为感染源。患者(减少飞沫传播)和医护人员(保护自己)正确使用口罩,可有助于减少肺鼠疫的传播。

鼠疫虽是甲类传染病,传染性强,致死率高,但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薛琳张庆)

相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

两名肺鼠疫患者一名稳定一名危重

14日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了解到,12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2人在京经专家会诊,被诊断为肺鼠疫确诊病例后,北京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对两名确诊患者进行妥善救治。目前一名患者病情稳定,另一名患者病情危重,目前未进一步恶化。

据介绍,我国的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要求,对甲类传染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根据传染病疫情控制需要,可采取进一步防控措施。对鼠疫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需进行9天的医学隔离观察。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相关部门已采取了病例隔离治疗、隔离区管理和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健康宣教等工作。两名患者由内蒙古当地救护车转至北京市朝阳区医疗机构治疗,有关密切接触人员,均已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截至目前,未接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等相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相关阅读:
法治时评:因法之名,护卫公众"头顶上的安全" 重庆酉阳:检察建议让百姓吃得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