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满意吗?近4000名上海市、区人大代表肯定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

原标题:垃圾分类满意吗?近4000名上海市、区人大代表肯定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

摘要:4040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对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效果给予肯定。

垃圾分类满意吗?近4000名上海市、区人大代表肯定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

1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管理情况的报告。

“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整体成效好于预期。”上海市副市长汤志平说。对这一点,参加审议的常委会委员和代表们都感同身受。4040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人大代表对自己所在小区和单位的垃圾分类效果给予肯定。

“共情感”转化为社区“共治力”

“我们暗访了100多个小区和机构,了解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实鲜活数据,成效的确好于预期。”魏东委员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些居民区的业委会、居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以及居民对这个工作的热心程度、参与程度远远超出预期。

市人大常委会分两个阶段对垃圾分类进行专项监督:头一个阶段,7月1日《条例》实施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后一个阶段,7月1日《条例》实施后的落实情况。此轮监督实现了16个区全覆盖,涉及了各类主体和对象,共抽查暗访了150多个点位。

“我们暗访发现,生活垃圾分类成为撬动社会治理的有力支点,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的又一典范。”魏东说。凡是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明显的居民小区,党建引领作用必定显著,党组织、居委、物业、业委会“四位一体”的社区动员模式一定运作顺畅。无论是在分类工作准备阶段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在楼层撤桶、设置临时投放点等投放方案的设计上与居民充分沟通还是在日常管理中开展各类评比、表彰先进、督促落后等,居民区党组织凝聚群众、协调各方的作用充分显现。越来越多的居民已经发自内心地将垃圾分类作为自己的事情来做。

“生活垃圾分类从社会治理的难点,成为弥合社会关系、邻里关系的载体,其催生的‘共情感’正在不断转化为社区的‘共治力’”。市人大常委会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监督检查组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贵玉说。

代表们提到,部分外省市人大到上海调研垃圾分类,部分团队选择了先在上海大街小巷“暗访”一圈,然后再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上,他们都说,他们看到的这部分小区开展的垃圾分类确实超出他们的预期。”魏东说。

分的是垃圾,聚的是人心

“分的是垃圾,聚的是人心。”市人大代表胡晓丽谈到她做《市民与社会》节目时接到的一个市民电话。

这位市民和80多岁的母亲分开住,老母亲由钟点工阿姨照看,他每次去母亲家都发现阿姨的垃圾分类做得并不好,因为图方便简单,各种垃圾经常混分。有一次他给阿姨谈心,这次我们垃圾分类不是为了省多少钱,不是为了把省下来的瓶子、报纸和纸板箱卖钱,更重要的是,垃圾分出来后焚烧、填埋将产生不同的结果,这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你闻到的空气和享受到的环境会越来越好。这位市民给阿姨讲完道理后,她妈妈家的垃圾分类做得比以前好多了。

这样的故事在申城很多。

“垃圾分类要发动每个居民,问计于民。”李鸣委员认为,除了发动专业科研人员,高校的大学生都有许多发明创造,技工技能竞赛的学生有许多金点子,社区里大量退休的精力充沛的老人也有不少小创造,“我们能不能在大众创新的社会氛围中进一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挥全社会方方面面人才的智慧来共同推进生活垃圾设备设施的研发、改进,或者说更新换代”?

“作为代表参加垃圾分类的监督调研,原来我想没有什么科技含量,没想到跑到中转站看了后让我们很惊喜。”许丽萍代表说,今年她三次到徐浦垃圾中转站调研,这个中转站使用了人工智能图片识别技术,放了感知元件,如果从小区运过来的垃圾分错了,计算机会自动识别出来,还可以可以追溯它来自哪个小区。“我问工作人员,识别率多少,他说可以辨别出80%,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小区分得好不好,不仅取决于我们的暗访结果,还有数据说话。”

委员们提到,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测评结果排名,对各区、各街镇的工作形成有力倒逼,也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条例》关于分类的规定已经为社会所了解的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作用,依法处罚一些违法情形比较恶劣的单位和个人,用严格执法彰显法规的权威,表明上海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决心和力度。据统计,城管执法部门积极开展执法监管,7月至10月,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教育劝阻相对人3.12万余起,责令单位整改1.6万余起,责令个人整改3800余起,依法查处各类生活垃圾分类案件3400余起,起到了法治的威慑作用。

久久为功,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通过监督调研,代表们也发现,居民生活习惯还需进一步培养。尽管目前在实践中出现了一批常态长效化生活垃圾分类的典型案例,但相当数量的居民小区仍比较依赖志愿者监督,对于如何实现居民从被动监督到自觉分类的转变还缺乏准备。

投放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一些小区的“定时定点”没有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作息时间,导致乱扔垃圾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小区为方便有特殊困难的居民设置了误时投放点,此措施在客观上也为一些故意不按时投放的居民提供了便利。

“我们知道,垃圾吸引市场化的是可回收物的高附加值部分,比如手机、电脑等等电子垃圾,而低附加值的可回收物部分急需加快市场化领域的全覆盖。”施政委员认为,要研究解决低价值可回收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加快明确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运作模式,厘清回收企业、个体回收人员与点站场之间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两大作用,使低价值可回收物真正能收得上来并循环起来。

“垃圾分类是一场改变生活方式的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筑牢垃圾分类意识,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常委会委员表示,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将垃圾分类进行到底。

栏目主编:张骏

文字编辑:王海燕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周寅杰

相关阅读:
涉嫌电信诈骗 菲律宾又遣返300多名中国人 澳高校新规被指针对“中国渗透” 中方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