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樊锦诗:“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

原标题:樊锦诗:“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

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后,81岁的樊锦诗一直很忙,从北京到香港、从厦门到巴黎……但她心里惦念的,全是敦煌。

“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为敦煌努力。”她说。

在莫高窟9层楼旁的敦煌研究院院史陈列馆里,有一个不大的房间。土炕,土桌子,还有一个土“沙发”,这是樊锦诗曾经的住所。

生活是苦的。灰土怎么也扫不完,老鼠窜上床头是常事;一直与远在武汉大学工作的丈夫相隔两地,孩子出生时,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有一件孩子的衣裳。

有许多次离开的机会,樊锦诗最终留在了敦煌。

“对莫高窟,是高山仰止。它的材料无比广阔,内容无限丰富。越研究越觉得,老祖宗留下来了世界上独有的、多么了不起的东西!”樊锦诗说。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前所未有地重视莫高窟的保护。“文物命运是随着国家命运的。没有国家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文物保护的各项事业,我们也不可能去施展才能。”樊锦诗说,“只要莫高窟存在,我们一代代人就要把它陪好。”

1987年,莫高窟被评为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时任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的樊锦诗是申遗的主要负责人。梳历史、理保护、讲开放,在填写大量申遗材料的过程中,她看到了更为深广的世界。

“世界文化遗产的6项标准莫高窟全部符合。我想,一定要把莫高窟保护好,让它的保护管理真正符合国际标准和理念。”她说。

一幅关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巨大图景,在樊锦诗心里悄然铺开。莫高窟历经千年,壁画彩塑已残损破败。如何让这一人类遗产“永生”?做过文物档案的她想到了用数字的方式。

上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开始尝试文物数字化。就是将洞窟信息拍照,再拼接整理,最终形成能够“永久保存”的数字洞窟。这些数字资源还可以被“永续利用”,成为出版、展览、旅游等的资源。

说时容易做时难。形制改变、颜色失真、像素不足等一道道问题摆在眼前。与国内外机构合作,自己逐步摸索……樊锦诗说,从提出设想到真正做成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他们花了整整20年。

这些数字资源显示了价值。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投运,数字球幕电影让游客领略了石窟风采,也缓解了保护的压力。

莫高窟的管理与旅游开放创新模式,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可,称其是“极具意义的典范”。

如今,莫高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大城市比还有不小差距,却仍有年轻人不断踏着前辈的足迹来到敦煌,甘愿奉献。他们说,“莫高精神”已经成为文物以外的“第二宝藏”。

“干了一辈子,总是不由自主地想敦煌。”“敦煌女儿”樊锦诗充满感情地说。文/新华社记者张玉洁

(据新华社电)

相关阅读:
  • 樊锦诗送神十九乘组出征

    【 樊锦诗送神十九乘组出征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现身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为神十九乘组送行。从敦煌到酒泉只有几百公里,从飞天到飞天却是千 2024-10-30
  • “考古圈团宠”女孩毕业啦!她的名字出现在这个名单上

    “考古圈团宠”女孩毕业啦!她的名字出现在这个名单上

    还记得“考古圈团宠”女孩钟芳蓉吗?四年前,以湖南省文科第四名的好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系却遭到网友劝退“从小就喜欢!”是钟芳... 2024-07-05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敦煌研究院及樊锦诗等颁发杰出贡献奖

    新华社兰州9月7日电(记者贾钊、程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可持续发展论坛7日在甘肃省敦煌市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论坛上为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和樊 2023-09-07
  • 新华全媒+丨璀璨星空从此有了一颗“樊锦诗星”

    新华全媒+丨璀璨星空从此有了一颗“樊锦诗星”

    7月10日,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谈会在甘肃省敦煌市举行,会上正式命名了国际编号381323号的小行星为“樊锦诗星”。该小行星... 2023-07-10
  • 再读樊锦诗

    再读樊锦诗

    再读樊锦诗回望她陪伴莫高窟的六十年▲樊锦诗(右一)在莫高窟第八十五窟壁画修复现场。(敦煌研究院供图)▲1963年的樊锦诗。(敦... 2023-07-09
  • 樊锦诗怀念谢辰生:捍卫了北京大批四合院的安全

    惊悉敬爱的谢辰生老领导今晨病逝,十分感伤。谢老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老领导、著名专家,也是我国文物事业领域的一面旗帜,他一生奉献于我国文物事业,为新中国文物事业的 2022-05-02
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改革明年初正式实施 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指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