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塞北,冰雪封存的农田开启“深度睡眠模式”
河北沽源,下了立冬后的第一场雪,冰雪覆盖下的土地,进入自然“消毒”模式
新京报讯(记者王纪辛王颖)今天(11月13日),河北沽源,广袤的农田呈现出雪原莽莽的景象,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把塞北农田装扮成银装素裹的世界。农田从公路向两侧延展,和远处银白色山峦连成一幅冰雪画卷。
河北沽源,立冬后的第一场雪。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一片银装素裹。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这里的农田海拔1200-1600米,地势平坦,地下水资源丰富,适合连片种植。
新京报记者在今年9月到访沽源时,正赶上采收旺季。仅仅2个月前,土垄上满是土豆、胡萝卜,一眼望不到头的场景令人震撼。如今,在雪层相对薄的地块,仍能看见残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茎、秸秆。
包括沽源在内的塞北坝上高原是蔬菜的天然产地。这里光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冬季严寒、夏季冷凉干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当地错季种植的蔬菜产业。
雪后初霁。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雪后美景。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坝上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种植蔬菜。因为,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在-25℃到-20℃,这样的气温,大部分病虫害的虫卵和菌体都难以越冬,同时,冷凉干爽的夏季,有利于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为种植无公害蔬菜提供了天然条件。
但是,100到130天的无霜期是蔬菜种植管理方面的挑战,与此同时,塞北地区还会经常遭受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
冰雪覆盖下的土地。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偶尔能见到三五成群的牛羊。新京报记者王颖摄
不过,此时塞北农田已经完全进入“深度睡眠期”,冰雪覆盖下的土地,开启了自然“消毒”模式。土地上,偶尔能见到三五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地里的根茎,寒风一点都没影响到它们的食欲,在天然餐厅里继续享受自然美味。
新京报记者王纪辛摄影王颖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