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广西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原标题:广西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

11月12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主办的广西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情况新闻发布会在广西新闻中心举行。会议介绍了广西在国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取得的成绩。

一、耕地保护工作创新推进

近年来,我区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创新耕地保护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资源基础。耕地保护相关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新修订的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在全国率先出台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导价;出台首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全面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的实施意见》;出台《关于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拓宽补充耕地工作资金渠道,加大补充耕地工作投入,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实现“应剥尽剥、应覆尽覆”,其中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相关制度获得原国土资源部转发,向全国推广。2018年,我区批准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同比下降14%,全区已连续1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牢牢守住我区耕地保护红线。加强土壤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排查工作。

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保护和提升

认真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区15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108.2%。强化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提升,引导撂荒水田流转。依托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代耕、代种,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和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稳步推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努力稳定口粮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已建成的50个水稻大型工厂化育秧中心、烘干中心以及280多个中小型工厂化育秧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水稻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在稳步推进简易大棚育秧技术的基础上,试点示范庭院温室小棚育秧技术,通过在14个市各建立1-2个示范点,每个点5-10户,集中开展庭院小棚育秧试验示范,完善熟化技术模式,提升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2017年以来实施广西农业科技重点项目,积极探索集成适合广西水稻生产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有效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严密监测病虫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扩散蔓延。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区水稻、玉米病虫累计防治面积约4500万亩次。

三、超级稻攻关和粮食作物新品种研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我区每年选择6-10个水稻主产县开展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年创建示范区面积30多万亩,辐射带动绿色高产高效创建150多万亩。成功探索总结出“稻+稻+灯”、“稻+稻+绿肥”等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达到“三减两增一提升”(即化肥、农药、用工减,单产、效益增,品质提升)的绿色高质高效发展目标。今年7月,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柳州市三江县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会议并给予我区高度评价。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团队联合我区农业技术人员在桂林市灌阳县开展“超级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实现了“三省两高一优”(省种省工省药、高产高效、优质),连续刷新广西杂交稻单产最高纪录,并创世界高产纪录。我区全面推进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开展科企合作联合攻关,加快推进品种创新选育步伐。我区自主选育出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品种“华健1号”,袁隆平院士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国家提出加快推广种植“华健1号”微胚乳超高油玉米用以替代进口大豆的建议。2018年4月,我区选送的“野香优丝苗”、“百香优125”在第二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寻找中国好大米”活动中被评为“最受喜爱的十大优质稻米品种”。2018年5月,我区选送自主育成的“野香优莉丝”水稻品种在国家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荣获“首届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

四、粮食宏观调控基础进一步夯实

多年来,我区严格执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储备粮管理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储备粮轮换管理暂行办法》,按照国家下达的储备粮计划足额落实地方储备粮规模,进一步完善储备粮管理、轮换、协调、保障机制,加强储备粮监督管理。一是做好储备粮订单收购工作。从2004年以来,我区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稻谷补贴)与储备粮订单收购政策,建立粮食收购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积极筹集粮食收购贷款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农民售粮款,未出现种粮农民“卖粮难”和给售粮农民“打白条”现象,在保障了地方储备粮轮换粮源的同时增加了种粮农民收益,保护和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了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充分肯定。二是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粮食流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粮油市场体系建设。2017年南宁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与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联网,并在该平台连续举行了地方储备粮轮换出库拍卖,截至2019年10月31日,累计完成粮食交易量157.5万吨,交易额达33.58亿元。三是切实推进全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落实全区应急成品粮油储备和应急加工企业,完善应急供应网点,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粮油供应能力。在2017年12月组织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响应演练的基础上,2018年9月,自治区组织粮食、发改、财政、农业、工信、公安、工商、交通、应急等有关部门,开展了自治区级粮食供应应急预案演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面提升我区应对粮食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在今年开展的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工作中查明,我区各级地方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为全区粮食宏观调控夯实基础。

五、粮食质量监管水平持续提高

2017年12月,自治区粮食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实施细则》(桂粮发〔2017〕68号),进一步细化了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责任和办法。继续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监测,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土壤重金属普查和水稻重金属风险排查监测。不断加大粮食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粮食经营企业名录库和粮食行政执法人员名录库,开展对办理粮食收购许可企业守法诚信评价并实行分类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粮食流通监管全覆盖。严格按要求处置重金属超标稻谷,杜绝不合格口粮流入市场。

六、“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17年我区被列为国家“优质粮食工程”重点支持省份之一,全区“优质粮食工程”主要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目,工程实施以来,三个子项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粮食产后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共计划在65个县建设163个集收储、烘干、加工、配送、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农户科学储粮项目作为产后服务体系的子项目,向区内20个深度贫困县的贫困户免费发放科学储粮仓20万套。通过为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清理、干燥、分类等服务,提高了粮食保质能力,有效降低了农户储粮损失率。目前已建成50个产后服务中心和发放14万套科学储粮仓。二是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得到逐步完善。2018年,全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完成建设和完善1个自治区级、14个市级、38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同时建设11个自治区直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检化验室。完成投资21230万元,完成检验检测仪器设备采购2404台(套)。今年全区还要建设25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或检化室,现大部分也已完成了设备采购,项目的实施极大提升了我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三是“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有效推进。以全州、宾阳、武宣、象州、陆川、罗城、融水、博白、灵山、田阳、桂平、浦北、港南、港北、兴宾等15个县(市、区)为示范县(市、区),以广西粮食发展有限公司、广西国泰粮食集团和桂林力源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为自治区级示范企业,以打造“广西香米”区域公用品牌为重点和抓手,以优化种植结构,促进“优粮优产”;强化质量导向,促进“优粮优购”;提升储粮水平,促进“优粮优储”;引导适度加工,促进“优粮优加”;引领消费升级,促进“优粮优销”的“五优联动”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通过近两年的实施,全区突出围绕打造“广西香米”品牌这个重点来推进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初步统计今年全区符合“中国好粮油”或“广西香米”产品标准和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优质稻种植面积将达750万亩以上,总产量300万吨左右。

相关阅读:
“80后”女播音员拟任副局长,官方回应:不属破格提拔 为打赏女主播,他贪污1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