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莫让惠民“公益岗”成了“唐僧肉”

原标题:莫让惠民“公益岗”成了“唐僧肉”

公益岗是由政府出资或筹资开发,以服务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管理和服务岗位,可优先安排给困难人员或特殊群体。近期有群众反映,公益岗监管存在漏洞,有地方将其违规安排给“特定关系人”,出现“上不上班没人管,干多干少都领钱”的“吃空饷”怪象(2019年20期《半月谈》)。

据《半月谈》杂志报道,一些地方公益岗甚至存在“吃空饷”被通报后仍存在类似问题的现象。2016年,纪检部门发现东部某县部分公益岗就业人员辞职后未及时报停,仍按季度申报领取补贴,遂要求该地整改。一年后,纪检部门发现该县仍有7个乡镇(街道)34个村107人次在申报使用公益岗财政补助资金过程中,存在材料不实、人岗不符、截留补助资金等问题,涉及金额共计120多万元。

毋庸置疑,包括公益岗在内的各类惠民政策,制定的初衷都是惠民,是帮助老百姓中的弱势群体。现实是,弱势群体不仅自身生产生活能力较差,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等原因,争取享受国家帮扶政策的能力也差。在一些地方,弱势群体甚至不知道国家出台了哪些自己可以享受的政策,更不知道如何争取和享受到这些政策。于是,像公益岗出现“吃空饷”一样,国家出台的惠民政策在某些地方沦为了某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能吃一口是一口。

惠民政策必须真惠民,否则会严重影响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威信和形象。让惠民政策真惠民须做到三点:一要坚持信息公开、透明。一项政策能不能顺利落地,相关宣传很重要。各地各部门应加大对惠民政策的宣传力度,尤其要针对弱势群体的特点,想方设法做好政策宣传,尽最大可能满足他们的知情权。二要完善监督制约,畅通举报渠道。发动群众监督惠民政策的贯彻执行,以便及时发现和曝光那些“啃食”惠民政策的“蛀虫”。只有让违纪违法者承担较大的被曝光的风险,才能阻断他们伸向惠民政策的黑手。三要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追究惩治力度。一些地方公益岗“吃空饷”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其根源多半是相关责任人被罚得不够疼,威慑效果不够大。例如目前有些违纪违法者得了1万元好处,罚款可能只有100元,这样的惩处不是在追责而是在助长。因此,对于觊觎惠民政策、蚕食百姓利益的违纪违法行为,应当予以严惩,让相关人员付出高昂代价,不光要追回违纪违法所得,还应让其付出额外成本。最后,要加强政策本身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公益岗为例,如报道所说,“虽然公益岗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对岗位性质认识不明确、岗位开发不够科学、薪酬待遇不统一、岗位管理不严、考核不规范等问题,亟须加强规范”。

相关阅读:
检察官说 "案件一天不办结,我们就绝不放手" 忏悔录 王洪福:收了"茶叶"后,我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