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为了不冻耳朵 北方人立冬这天又双叒叕要端起饺子碗了

原标题:为了不冻耳朵北方人立冬这天又双叒叕要端起饺子碗了

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在北方地区立冬这天讲究吃饺子

新京报讯(记者田杰雄)作为冬季里的第一个节气,一到了立冬,就算在气温骤降的11月明确划分出了秋冬两季,从此大地将逐渐封冻,走在户外时也将出现一缕又一缕白色的哈气。天冷便要吃些驱寒的食物,在中国北方地区,老话曾讲“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嘴馋的北京人还会加一句“立冬补冬,不补嘴空”。于是整个冬天,打从这一天起,无论逢年过节,还是通勤日常,这饺子是吃定了。

为了不冻耳朵北方人立冬这天又双叒叕要端起饺子碗了

立冬这天,记得端起饺子碗。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找个理由吃顿饺子

人们提起吃饺子的由来,少不了提“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的餐桌上得有饺子,因为三十是旧年与新年之交;立冬之日的厨房里也得有饺子,因为立冬是秋天与冬日之交。

除此之外,也躲不开饺子与张仲景的渊源。传说东汉时期,张仲景自当官时便“兼职”免费郎中,而在他辞官返乡的冬天,他发现家乡的百姓手脚冻疮横生,便发明了名为“娇耳”的食物,也就是将面皮包裹住药材捏成耳朵的形状,将娇耳发给穷苦百姓,希望他们能通过食物御寒过冬。再后来,冬天吃饺子也就变成了一种习俗。

而到如今,其实在北方老百姓眼里,无论是季节变换、辞旧迎新,还是崇尚习俗、御寒保暖,饺子都是各家各户的心头好。逢年过节,几乎没有哪种食物比饺子的出镜率更高。自打到了立冬这一天起,立冬、冬至要吃饺子,过年期间小年、除夕、破五也要吃饺子。虽然众多节日节气有五花八门的过法,但人们总能在吃饺子这件事情上达到共识。

为了不冻耳朵北方人立冬这天又双叒叕要端起饺子碗了

逢年过节,少不了吃饺子。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肉馅挤饺子素馅小老鼠

对于包饺子这件事,上了岁数的阿姨们似乎更有发言权,也更上心。京郊农村逢年过节不乏集体饺子宴,今日立冬,在东北五环外的来广营乡,刚成立5年的清河营中路社区也请大家一起吃饺子。为什么说才成立5年,因为在这更久之前,这里冬日空旷的乡野土地一眼望不到头儿,土生土长的来广营人都说,“我在这里生活了五十多年,眼看着它从农村郊野,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

来一起包饺子的多数是上了岁数的阿姨,包起饺子来也都是一把好手,动作利索一气呵成,“挤”个饺子用时不过七八秒钟。右手刚刚把馅料放进面皮上,左手拇指轻轻一拨,已经将面皮对齐合上,只待双手拇指合在一起轻轻一挤,元宝模样的小水饺就成了形。阿姨还现场教学,告诉了记者包饺子的诀窍,“现成的饺子皮沾了淀粉,包的时候最好沾一些水,这样在煮的时候饺子也不会开。”

为了不冻耳朵北方人立冬这天又双叒叕要端起饺子碗了

不同地区的人们,包饺子习俗也不一样。新京报记者田杰雄摄

对于包饺子这件事,其实各地都有不同的习俗。“包肉馅饺子时,我们一般都和北京人一样,用的是‘挤饺子’的方法,但在我们家乡,如果是做素馅饺子,是要捏成个小辫子的形状,俗称也叫‘小老鼠’。”王阿姨来自江西,说话间她右手食指和拇指稍一用力,便能把饺子包出花样来,她说在自己家乡,对于饺子,全家也几乎“永远吃不腻”。

不只是吃不腻,对于饺子,似乎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对于身在异乡的年轻人,家乡的饺子包裹着每一个与它有关的时节记忆,是不敢轻易在舌尖上触发的美味;对于定居他乡的老人们,这饺子连带着那些技艺、手法,馅料的调配比例,或许就是他们唯一能够带走的家乡滋味。不管是在乡间田野还是城市高楼,不管在立冬时节还是春节团圆,饺子代表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吃食,还有那一丝乡愁和家的味道。

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编辑张树婧校对李项玲

相关阅读:
黄树贤转岗:曾查办多起大案要案 华泰汽车的多事之秋:股份被冻结,拖欠货款被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