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筑巢引凤巧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安徽郑蒲港新区见闻
新华社合肥11月8日电题:筑巢引凤巧布局发展步入“快车道”——安徽郑蒲港新区见闻
新华社记者王正忠、董雪、姜刚
乘产业转移东风,电子信息企业纷至沓来;展科技引领优势,与南京大学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记者近日在位于长江北岸的安徽马鞍山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区(简称郑蒲港新区)调研发现,该区在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中主动作为,通过巧布局、建平台、优化环境,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受益于产业转移,我们又得到大发展”
“这批总投资4亿元的产线2018年底投产,第一个月就实现营业额7000万元,今年前10个月完成5亿元!”看着产线顺利运行,员工状态饱满,安徽龙芯微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云红说,“受益于产业转移,我们又得到了大发展。”
2018年5月,这家在深圳起家的半导体企业把封装测试产线转移到了郑蒲港新区,致力于在这里打造其最大的生产基地。
2012年1月,在落实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国家战略、推进跨江联动发展的背景下,位于长江北岸,与马鞍山主城区隔江相望的郑蒲港新区应运而生。
“新区获批时还是农村,产业基础薄弱,而周边大城市的产业园区已走在前面。”郑蒲港新区管委会主任吴晓东说,同质化竞争没有空间,补位才能乘上先发地区的东风。
电子信息是郑蒲港新区的一个主导产业。新区在研究全产业链后,决定立足自身禀赋,与南京、合肥错位发展、补位发展,重点发展半导体封测贴片产业,目前聚集了40余家相关企业,保持着旺盛的发展势头。
来自北京的北冰洋饮料项目年销售收入6亿元,累计缴税1.5亿元,正在洽谈二期项目;迈涛食品出口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年进出口额5000万美元;中荷食品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绿色食品加工产业也风生水起。
“高端装备制造也是新区培育的主导产业,已引进上海紫江集团、中兴新力等项目。”吴晓东说,产业转移给企业带来大发展的同时,也推动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郑蒲港新区完成财政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倍。
“对产业持续发展来说,平台比补贴更重要”
走进龙芯微、三优光电等公司,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统一的防静电地板、楼层布局。安徽三优光电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梅业笑称,该公司和周边企业都是“租客”,因为郑蒲港新区大多只出租标准化厂房,很少卖地。
那么,郑蒲港新区为何青睐出租厂房?
郑蒲港新区管委会招商局副局长周正荣解释说,这样既能帮助企业提效,也能防止“圈地”。双方签订对赌协议,如果企业达到产值和税收要求,新区以奖励形式退还租金;如果达不到产值和税收要求,新区视情况收回厂房。
在郑蒲港新区调研期间,已投运的厂房和建设中的项目随处可见,却少见空地的情况。在全省130个开发园区综合考核评比中,郑蒲港新区由2016年度的“第19位”跃升至2018年度的“第3位”。亩均投资52万元,亩均税收18万元,均位居全省园区前列。
集约式发展还体现在产学研等平台的搭建上。“对产业持续发展来说,平台比补贴更重要。”吴晓东说。
坚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新区引进中科院纳米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十余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马鞍山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理事长潘毅表示,2013年,新区与南京大学共建高新技术研究院,进驻MO源、高K新材料等12个项目团队,瑞声科技等企业也在其科研能力的吸引下落户。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0个工作日”
“没想到会这么快!从谈合作到注册成立公司,只花了3个小时,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30个工作日。”上海尊马汽车管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说,营商环境是他在众多园区中选中郑蒲港新区的关键原因之一。
今年3月,上海尊马汽车管件股份有限公司在马鞍山的全资子公司项目开工建设,生产高端流体管。9月投产后,短短两个月产值就突破3000万元。
走访中,像吴刚一样提及“郑蒲港速度”的企业家还有不少,行政服务效率提升了,企业获得感也增强了。
“郑蒲港速度”得益于简政放权。据吴晓东介绍,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新区市级经济管理部门权限,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新区发展,凡市级对企业审批服务的,都能在新区办理。市自然资源、税务、建管、港口、交通等部门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所有证照都能在新区发放。
为了提升服务效能,郑蒲港新区建立企业服务微信群,1-10月,累计解决企业困难诉求84件,促成要素对接项目57个,为企业争取上级资金2605万元,提供担保516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