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通过相亲可以找到幸福的婚姻生活吗?
从陌生人到亲密关系是一个逐渐剥离美好的过程。人生就是一场冒险,我们需要遮蔽生活的残酷真相,用美好的一面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希望,如果真相与希望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你该怎么办?今天要推荐的是美国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的短篇小说名篇《魔桶》。
撰文|高贵兵
《魔桶》,(美)伯纳德·马拉默德著,吕俊译,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5月。
如果说,婚姻是一场冒险,那么,通过相亲获得的婚姻就更是了。试想,两个陌生的人因媒人的介绍而相识,试图通过有限的接触就要谈婚论嫁,承诺彼此一辈子生活在一起,这件事情就像做水手一样冒险,奔赴世界各地的港口,目的地很明确,但在海上会遇到什么样的状况,只有天知道了。
伯纳德·马拉默德的《魔桶》,就是在讲这样一场水手式的冒险:小说的主人公列奥是一个普通的犹太青年,已经攻读了六年的犹太教律法,再过不久他就要被授予犹太拉比
(是犹太人中的一个特别阶层,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
的圣职。他听从懂行的熟人劝告,需要尽快找一个人结婚,比起一位单身的拉比,人们宁愿更信服拥有家庭的拉比,这是一场并不圣洁的,以上帝之名进行的催婚。
忙于学业的列奥一直单身,一时之间无法找到成婚的人。有一天他看到报纸广告版里一个叫“沙兹曼”的媒人,专门给人介绍对象。于是,就请媒人沙兹曼到自己家里。列奥恭维地说媒人这项职业如何伟大,为苦于没有合适对象的青年人解决终身幸福的难题。我们知道言语的夸赞,如同劝酒,双方你来我往,酒桌上醉醺醺吐露的真言看似真诚,但总有酒醒的时刻。
列奥对于相亲这件事,其实一直抱有隐隐的怀疑。沙兹曼为列奥挑选了六位相亲对象,她们详细的家庭状况、照片甚至陪嫁多少都印在六张卡片上。列奥看到沙兹曼只拿出六张卡片,略显失望,媒人解释道,他有很多相亲对象的卡片,放不下,以至于最后都堆到了一个桶里,这六张是为他精心挑选的。
魔桶第一次出现了,它是这场不确定的冒险旅程种子:所谓精心挑选的对象,第一位是父亲做批发生意,愿出八千元陪嫁费的千金,二十四岁,守寡一年;第二位是中学教师,有存款和汽车,三十二岁,比他大五岁;第三位十九岁,年轻漂亮,父亲是胃病专家,愿出一万三千元现金,但右腿有点残疾。从职业的角度出发,沙兹曼的确很敬业,他竭力地为三位相亲对象的所谓“缺憾”,往好的一面去辩解。但,列奥都不满意,没让沙兹曼再介绍下去,把他打发走了。
过了几日,沙兹曼主动找上门对列奥说,是他搞错了,第二位中学教师,其实只有二十九岁,一番天花乱坠的解释,列奥动心了,决定要和这位中学教师见上一面。这次的见面,列奥发现,这位中学教师和自己一样,都被媒人欺骗了,眼前这个女人他一眼就看出已经三十五岁了。而自己也并不是媒人向中学教师介绍的那样,是一个虔诚的上帝圣徒。
列奥对媒人彻底失望了,恼羞成怒,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反抗,列奥倍感空虚。在这种自己早已预料到的相亲式欺骗中,也让自己的人生现出了原形——没人爱他,他也不爱人,甚至对上帝的爱也是虚假的,带有目的性的。
一个并不真诚信仰上帝的青年拉比,面对一场试图用美好遮掩生活真相的相亲,这才是我们大部分真实生活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美好的一面呈现给他人,甚至认为这是人性不可避免的,理所当然的事情,直到自己深陷美好的欺骗之中,才被刺痛。想必它也带动着阅读这篇小说的读者也来了一场深刻的刺痛式的反思。
故事结束了?没有,故事还在继续,或者说真实生活的纠缠,也不仅仅在某一个刺痛你的时刻就结束。沙兹曼再度来到列奥的家里,列奥痛斥这个爱情商人的欺骗,他跟媒人说,我想明白了,婚姻之前先得有爱情。媒人有些吃惊,但也还是保持了他的职业惯性,向列奥承诺可以给他找到爱情,这次他带来的卡片里就有这样的顾客,说完就把资料放在桌子上走了。
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摇摆的列奥百无聊赖,终于有一天他打开了媒人留下的卡片,他被其中一张照片迷住了,一张真实的照片,眼睛深处充满故事。他不顾一切地找到沙兹曼,要求媒人给他介绍这个女孩,沙兹曼拒绝了,他说这个女孩是他女儿,野得很,配不上拉比,是他不小心放到里面的。这时的列奥哪里肯放弃,甚至许下诺言他将以上帝的名义感化她。
列奥如愿以偿和媒人的女儿见面了,他仿佛憧憬到了美好的未来,他从她那里获得了新生,尽管一个念头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这是不是媒人沙兹曼设计好的一场阴谋。生活真相的残酷令人绝望,但如果没有美好的一面带来启发,人生的冒险怎么能继续下去呢……
作者|高贵兵
编辑|走走罗东
校对|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