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公布共享发展指数最高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公布,总指数自2014年以来出现较大幅度提高。
新京报快讯(记者姜慧梓)昨日,2018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公布。结果显示,2018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60.13,比上年提高6.14个点。其中,共享发展指数最高且上升趋势最明显。
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由5项数据构成,包括共享发展指数、创新发展指数、绿色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其中,共享发展指数248.27,在全部5项数据中最高,且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协调发展指数最低为122.08,开放发展指数在经过快速增长后出现回落,为125.17。此外,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呈稳步提升趋势,分别为158.27和146.84。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叶振宇认为,京津冀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政策带动、创新驱动、投资拉动等各方面力量为区域发展带来“红利”。
发展指数大幅提高
得益于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
测算结果显示,京津冀区域发展总指数自2014年以来出现较大幅度提高。2018年比2013年年均提高8.49个点,快于2010-2013年期间年均提高水平2.59个点。叶振宇认为,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两项指数对整体贡献较大,在过去的5年进步明显。
他举例,京津冀区域近几年大气治理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群众感受较深。测算结果显示,2018年,区域绿色发展指数146.84,比上年提高3.61个点。与2013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8.26个点。其中,区域PM2.5年均浓度由2013年的1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8年的55微克/立方米,下降48.1%。
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方面,与2013年相比,京津冀三地万元GDP能耗分别累计下降超过20%,区域人均城市绿地面积由2013年的15.2平方米增至2018年的19.1平方米,年均增长4.7%。区域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2013年的3.2%上升至2018年的4.9%。
共享发展指数最高且上升趋势最明显,为248.27,比上年提高32.06个点。与2013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21.3个点,较2010-2013年期间年均提高水平快7.83个点。
叶振宇解释,这主要得益于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方面的明显改善。比如,近几年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进较快,区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密度提升。2018年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达到444.7公里/万平方千米,比2013年增长26.3%。三地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反映之一就是本科录取率的差距在缩小。
此外,京津冀区域的贫困发生率明显下降。河北在2018年实现了65万贫困人口脱贫。区域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占地区常住人口比重由2013年的3.09%下降至2018年的1.51%,下降1.58个百分点。
协调发展指数最低
三地产业水平差距过大是主因
协调发展指数在五项指数中最低,为122.08,比上年提高3.65个点。与2013年相比,平均每年提高1.6个点,呈稳步上升趋势。
“协调发展指数偏低主要由于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地区产业的层次和规模上”,叶振宇介绍,北京主要以高精尖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天津则在装备制造、重化工业和航运等现代物流领域综合实力较强;河北主要依靠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钢铁仍然是河北最大的产业。
此外,创新能力的差距也影响了京津冀协调发展。叶振宇认为,京津冀的创新资源主要分布在北京,但没有很好地辐射到其他地区。比如,人才和资源等优质的创新要素流动缓慢,北京的人才到河北就业的意愿较低。
开放发展指数出现回落
受全球经济形势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
官方认为,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从“大进大出”“引进来”向“走出去”、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转变。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区域开放发展指数上升幅度较大,2016年达到172.24。但自2017年以来,指数有所回落,2018年为125.17。
除受此前基数较高影响外,叶振宇认为,该项指数回落受到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外需拉动相对乏力,进出口下降比较明显。与之相对,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另一方面则由于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指数显示,区域对外贸易自2013年达到高点之后开始回落,在2016年以后又有所回升,2018年区域货物进出口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45.8%,较2016年提高7.9个百分点。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仅影响到商品贸易,也影响了人的流动。入境旅游人数呈波动性变化,2018年区域国内外游客接待量为12.2亿人次,比2013年增长85.5%,其中入境旅游人数下降8.7%。叶振宇认为,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了人们的旅游意愿。
新京报记者姜慧梓
责任编辑:范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