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北青报:解决国际区域矛盾 中国可发挥更大作用

原标题:解决国际区域矛盾中国可发挥更大作用

在逆全球化势力和全球化趋势进行碰撞对抗的过程中,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加剧了世界格局的不稳定性。在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的同时,区域内的国家间矛盾也更加显著,对国际安全和平发展提出挑战。10月26日至29日期间,在开罗和多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国际区域核心会议就对当下亟待解决的国际安全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进行了深度探讨。笔者在参会期间切实感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关键问题上推动多边合作有着更高期待。

海湾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是全球区域安全风险的突出体现。海湾国家丰富的能源资源使其成为大国博弈的核心战场,在大国势力的影响下,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虽然有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支撑其多边合作,但2017年爆发的卡塔尔外交危机已经暴露了这种合作机制的脆弱性。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海湾地区局势更加动荡。作为昔日中东和平的主导者,美国在单边主义的影响下,逐渐偏离多边合作的道路。美国在海湾地区做出的种种利益至上、背信弃义的行为使其信誉扫地。然而,在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维护国际安全仍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国家。希望美国在短期内做出改变,放弃追求“美国第一”显然并不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希望中国发挥更多的带领作用。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对海湾国家实现自身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令世界瞩目。四十年来,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9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工业国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特色的发展方式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新思路。在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也在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中国已经连续13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位居第一,其贡献率保持在28%左右。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也已拥有更多话语权。因此,中国对世界的突出贡献不应只停留在拉动GDP增长方面,中国可以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维护区域和平与稳定上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与海湾国家长期进行合作,已成为海湾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参与海湾地区矛盾调停,推动海湾国家进行多边合作有利于“多赢”发展。能源是中国和海湾国家加深合作的重要动力。海湾国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30%,而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50%的进口石油来自海湾地区;卡塔尔是中国的第三大天然气供应国。未来中国对天然能源的需求可能还会增加。除了能源,中国还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有着重要的贸易关系。中国已成为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科威特等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国对海湾国家投资额达600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成为该地区的最大投资国。

在科技领域,中国与海湾国家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海湾国家经济发展长期依赖能源出口,虽然是世界上较为富裕的区域之一,但是其工业和科技研发都处于落后地位,而中国近年来在新能源、信息通讯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在科技领域具有众多优势。因此,中国与海湾国家可以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探寻新的合作路径,实现科技创新的合作共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还与海湾国家提出的“愿景计划”相呼应,为中国加深与海湾国家的合作创造了良好契机。

和平稳定是贸易畅通和经济繁荣的前提条件,促进区域多边对话合作有利于“一带一路”建设顺利进行。目前,“一带一路”建设遇到的显著问题之一就是,许多沿线国家存在的不稳定现象提升了项目投资风险和项目成本。在中东地区,有些国家之间因为长期存在的矛盾致使相互不愿对话,也给中国和他们之间的贸易合作造成了阻碍。针对这种现状,中国可以适当进行调停工作,推动他们开启对话。

慕安会是欧洲参与调停海湾国家区域冲突的有效平台,为中国扮演发挥和解作用提供了有益借鉴。本届慕安会国际区域核心会议上,欧洲国家通过组织相关议题研讨,凝聚合作共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卡塔尔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会议结束后,卡塔尔参与了欧洲-阿拉伯峰会,这对于和平解决海湾国家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中国可以借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形式为打破海湾国家之间的僵局贡献一份力量。

从亚太到中东,中国正在用贸易合作这种和平方式将不同地区凝聚在一起。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不意味着要走美国式的霸权道路,而是更多地利用自身影响力将矛盾各方带到谈判桌上进行对话,展现能够凝聚共识的引领作用,推动多边主义合作。(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

责任编辑:张申

相关阅读:
李克强在第22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山西10处文物建筑被"认养":认养者使用权不超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