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稻丰收与文化传递,前鲁“张堪水稻”开镰收割
新京报讯(记者张羽)金黄的稻田里,伴随着阵阵笑声与加油声,一株株饱满的水稻被割下。作为北京水稻种植的“代表”,位于北京顺义北小营镇的前鲁各庄村的200亩水稻于近日迎来丰收。今年共有约600人到场参加了收割节活动。割稻子、捡稻穗,人们抓住秋天的尾巴,前鲁各庄村也呈现出一幅“丰收”之景。
水稻丰收的喜悦。受访者供图
阴雨绵绵的天空并未阻挡参与者的热情。随着“开镰”的口令,到场的“小农人”拉着爸爸妈妈一股脑地扎进了金黄的稻田。由于收割的镰刀锋利,孩子们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割稻活动。一手把着稻穗、一手用镰刀收割,抱着刚刚收获的稻子,一家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小小农人”忙碌在稻田中。受访者供图
前鲁各庄村箭杆河边合作社社长刘晓辉表示,今年的前鲁各庄村水稻收割节已是第三届,今年现场大约有600人左右。相比过去,今年的收割节还增加了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活动。而在时间上,此次的收割节时间也提前了约一周左右。对此,刘晓辉表示,收割时间的提前是因为此时的水稻更加新鲜,制成的食物口感更好。
“办这个活动其实是希望加深大家对农业的印象,我们一年有一个插秧节、一个收割节,像参加过活动的小孩子就知道一年里什么时间该插秧了,什么时间该收割稻子了,”刘晓辉表示,“通过水稻这种农作物作为文化载体,不断地将农耕文化传承下去。”
稻穗饱满。受访者供图
作为前鲁各庄村的标志农作物,水稻也曾一度消失了20余年。“小时候村子里的水田、稻田是看不到边界的,清水伴着蛙鸣,那时候放了学就去摸鱼,或者到稻田里抓蟋蟀,非常有意思。”
后来,因水源匮乏、村民外出打工现象增多后,前鲁各庄村的水稻一度消失,“一家蒸饭,满街飘香”的前鲁水稻直到2015年才再次出现并延续至今。又在不久前入围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新京报记者张羽编辑唐峥
校对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