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2年攻关为广大患者提供新方案结束这一领域全球17年无新药上市历史中国原创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
■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
■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已宣告失败
■“九期一”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记者昨晚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获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新药“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上市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九期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在我国上市,为全球首次上市,填补了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为患者提供新治疗方案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行为障碍及精神异常等症状,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之后,老年人致残、致死的第三大疾病。全球目前至少有5000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到205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1.5亿左右。2018年全球治疗及照料费用超过1万亿美元,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我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约1000万人,是世界上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2050年我国患者将达4000万人。
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100多年来,全球用于临床治疗的药物只有5款,临床获益不明显。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过去20多年里,相继投入数千亿美元研发新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320余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候选药物已宣告失败。
“九期一”是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耿美玉领导团队,坚持22年,在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接续努力研发成功的原创新药。这款中国原创、国际首个靶向“脑—肠轴”的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新药,将为广大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
据耿美玉介绍,共有1199例受试者参加了“九期一”的1、2、3期临床试验研究。其中3期临床试验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和北京协和医院牵头组织,在全国34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共完成818例受试者的服药观察。整个临床试验由全球最大的新药研发外包服务机构艾昆纬(原昆泰)负责管理。
为期36周的3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九期一”可明显改善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安慰剂组相比,主要疗效指标认知功能改善显著,认知功能量表(ADAS-Cog)评分改善2.54分(p<0.0001)。这款新药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起效快、呈持续稳健改善的特点,而且安全性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
耿美玉说,临床前作用机制表明,“九期一”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平衡,抑制肠道菌群特定代谢产物的异常增多,减少外周及中枢炎症,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从而改善认知功能障碍。靶向“脑—肠轴”的这一独特作用机制,为深度理解其临床疗效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3期临床主要牵头研究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专家张振馨教授说:“我从事老年痴呆研究50年,参与了多个药物的国际多中心研究,始终没有找到对阿尔茨海默病令人满意的治疗药物,‘九期一’36周的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振奋,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曙光。”
“我们非常期待这款新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带来临床获益。”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表示,“九期一”的成功研发离不开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耿美玉等研发人员22年来的艰辛付出。绿谷制药已做好生产、销售的各项准备,药品年内投放市场。同时,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并将启动新药上市后研究,期望早日惠及全球患者。
据悉,“九期一”研发得到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上海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一年走完全部审批流程
“九期一”的上市也是上海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推动创新研发成果快速上市的成功案例。
以往,我国药品注册与生产两大环节被“捆绑”在一起,仅允许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在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经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后,方可生产该药品。2015年11月,我国10个省市被批准开展MAH制度试点,药品生产许可可以与上市许可分离,允许药品研发机构、科研人员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提交药物临床试验申请、药品上市申请,在取得药品上市许可及药品批准文号后,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对于“九期一”,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药监局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指导下,积极推进“九期一”上市工作,主动与国家药监局沟通,跨前服务。国家药监部门优化审评流程,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从受理到审批的全过程。
截至2019年10月底,上海已有54家申请单位提交了131个品种的MAH试点申请,其中有31个属于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一类创新药。目前,已有90个品种获批成为MAH试点品种,63个品种获得了上市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