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去金融化的芝麻信用:2到3年不会探讨盈利点

原标题:去金融化的芝麻信用:2到3年不会探讨盈利点

金融信用曾是芝麻信用的一个探索方向。

新京报讯(记者陈鹏)“如果我们有机会做金融信用,蛮容易盈利的。我觉得全世界都没有关于非金融信用去(创造)营收的一个信用业务。”10月31日,被问及芝麻信用如何考虑自身盈利点的话题时,芝麻信用与花呗事业群总经理文澜表示,2-3年都不会探讨这个话题。据了解,除了个人信用业务外,芝麻信用在企业信用方面拥有牌照。

金融信用曾是芝麻信用的一个探索方向。早在2015年1月,央行发布通知,允许芝麻信用在内的8家社会机构准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但在2017年的“个人信息保护与征信管理国际研讨会”上,央行征信管理局局长万存知对迟迟不发征信牌照做出了说明,直指首批8家试点机构在多个方面“不合格”。2018年1月4日,央行发布公示,受理了百行征信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芝麻信用等机构作为股东进入,这也被外界视为8家试点机构的牌照获取计划告吹。

“芝麻信用一开始的确希望能够服务于金融信用。今天所有业务发展中,合规是第一要素。所以在去金融化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思考信用的本质和范畴是什么。”文澜认为,信用分为三类,除了金融方面的应用,还有社会信用,以及更广义、更加开放的个人信用。关于社会信用,她举了美国实践的例子,信用是自然人在生活等方面的积累,探索得到了一些关于信用的使用价值和规范约束。

在文澜看来,对商业信用的探索上,芝麻信用经历了三次“进化”。2015年底至2016年属于摸索阶段,芝麻信用对金融、出行、租赁等都做了积极尝试,好比“打地基”。2016年至2018年,芝麻信用聚焦于商业信用,打了一场“消灭了1000亿元押金”的仗,并造了“新租赁经济”的风口。而在今年,芝麻信用开始渗入到每一个行业风口中,推出了信用购、轻会员等,希望把线下和线上打通,把阿里系内(的资源)打通,建立全面、立体的商业信用服务体系。

花呗创新事业部负责人乐森透露,现在芝麻有两块业务,一方面是企业信用,一方面是个人信用。企业信用业务有经营许可,有相关牌照,可以做关于信息、数据的合作。但是在个人信用方面,包括免押、租赁行业以及轻会员等信用尝试,都不涉及金融服务。

芝麻信用在阿里生态内的定位是否仅为基础设施?有没有商业化的考虑?当被新京报记者问及这些问题时,文澜说,如果我们有机会做金融信用,蛮容易盈利的。我觉得全世界都没有关于非金融信用去(创造)营收的一个信用业务。“在做很多商业服务的过程当中,我们希望先来解决中间的痛点。如果这个痛点最终被大家所接受,再去看有没有位次可以收取合理的费用,这个我们也在思考。但首先是能够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就是商业能够更加简单,生活真正能便利,我们再去看里面的营收变现。”

关于盈利点的话题,文澜坦言,“我觉得2-3年都不会探讨这个话题。信用这条路还蛮长的。”她也透露了一些信用业务的未知性,“信用这个事情我们都不知道做多少年,希望中国有一群人可以缩短它的应用化进程。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做商业化、盈利化,可能根本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新京报记者陈鹏编辑王进雨校对卢茜

相关阅读:
阿里文娱Q2收入同比增长23% 优酷订阅人增长近一半 江苏升级重污染天气等级至橙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