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收指成拳”驱动振兴循环——浙江衢州乡村振兴讲堂建设观察
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题:“收指成拳”驱动振兴循环——浙江衢州乡村振兴讲堂建设观察
新华社记者方问禹
“网上卖农产品,包装很讲究,村里要有专人设计;重量上,2斤装、5斤装、10斤装都得有,运输包裹要联系快递公司定制”……在浙江衢州乡村振兴讲堂上,电商培训师手把手教村民把山里的好货搬上淘宝店铺。
浙江衢州江山市清湖街道清泉村是下山搬迁安置村,4000多位村民来自13个乡镇的78个行政村。考虑村民缺土地、缺资源、缺技能,乡村振兴讲堂请来职业学校、电商企业、乡村工匠等师资力量,开设电商、月嫂、面点师、缝纫工、砌筑工等职业技能培训课程,3个月直接带动120多位村民增收30多万元。
今年6月试点、9月全面推广以来,衢州市已开设乡村振兴讲堂1388个,开课4900余场次,听课党员17.8万余人次、群众21.4万余人次。尤其是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乡村振兴讲堂成为主题教育向基层延伸的主要平台。
“乡村振兴讲堂,正成为主题教育主阵地、乡村振兴主平台、基层治理主载体。”衢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林晓峰表示,乡村振兴讲堂聚拢各条线资源,收指成拳,驱动乡村振兴良性循环。
据了解,衢州市委组织部门牵头,把原本分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风文明传习培训、市农业农村局农村技能人才培训、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学院”、乡镇一级“农函大”等资源整合,归集到乡村振兴讲堂,乡村发展最缺什么,讲堂就先讲什么。
记者了解到,以产业培育为基础,衢州市县乡村四级已经整合各类教材11大类1200余种,整合各级各类师资1497人,整合培训资金336项3520万元,在乡村铺设实打实的发展路子。
振心讲堂、农民画讲堂、运动村文体讲堂、环保兴村讲堂……从产业兴旺到乡风文明,讲堂百花齐放,精准填补乡村振兴短板。
为了让村民愿意来、坐得住、用得好,讲堂送教送学到村民家门口,适应村民作息规律,采取“固定+流动”“线上+线下”等灵活教学安排,力争群众知晓率达到100%,突出课堂实用性、便捷性、趣味性。
据介绍,衢州乡村振兴讲堂与各级党校、衢州农民学院、衢州中专等联合办学,授课老师以本土干部、能工巧匠、乡贤达人以及“土专家”“田秀才”为主,讲群众语言,带村民发展。
“山有魂,水有源,初心如从前;来时路,不能忘,薪火永相传;爱相守,情相牵,江山如画卷”……一曲村歌《你好,江山》,加上村民自编自演的红色实景剧演,让衢州江山市大陈村成为“明星村”,日均客流量超过1500人次。
“让村民有参与感、获得感,讲堂才会有生命力。”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说,大陈村的明星村研学讲堂,突出村民主体,开发实景剧演、美食制作、民宿管家、乡村导游等“1+N”办学模式,既促进增收致富,又涵养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