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与诺奖得主对谈的中学生:科研其实“很接地气”

原标题:与诺奖得主对谈的北京中学生:科研其实“很接地气”

“科研并不是悬浮的、高高在上的东西,价值很大的研究成果一定是能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谈到对于科研的理解,续紫晖说道。

新京报快讯(记者周依)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昨日在上海闭幕,其间不少“00后”的出现引发关注。记者从北京市科协了解到,北京有4位高中生通过中国科协的“英才计划”参与其中。10月31日,记者采访了参与论坛的广渠门中学高二学生续紫晖,他认为,听起来很高深的科研工作,其实“很接地气”。

续紫晖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续紫晖在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现场。受访者供图

据悉,此次论坛邀请了众多青少年科学英才,与国内外顶尖科学家面对面开展“圆桌讨论”,针对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及科研工作的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续紫晖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和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等科学家同坐一桌。现场,围绕量子计算机未来对不同学科研究应用可能起到的促进作用,来自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展开了跨学科的讨论。

“这次论坛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到世界前沿的这些科学家都是什么样的人,感知到未来科研的整体趋势和基调。我能感受到他们全身心投入科研的工作状态,那种专注的态度是非常可贵的。”续紫晖说。

现在正上高二的他,平日里是一个“化学迷”。续紫晖回忆,自初中刚刚接触到化学课开始,自己就对此很感兴趣。高一加入“英才计划”后,他走进实验室真正开始化学研究工作,随着了解的深入也愈发热爱这门学科。

今年初,他开启了自己的课题《预合成修饰策略(PSM)合成新型大环化合物》。“在这一课题中,我设计并构想了一个可能存在的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物质,用预合成修饰法去还原、找出这个物质应该怎样被合成出来的路径,并合成它。在进行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文献、自学了相关知识。我构想的这个物质,会对一些含卤素的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就可以把它从别的物质中分离出来。下一步会进一步对这种物质的应用性和应用前景进行专业研究。”续紫晖介绍,目前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正在申报一些全国性的科技类比赛。

而研究过程是漫长而辛苦的。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龚汉元教授做研究后,为了不影响日常课程学习,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导师团队沟通,每周末至少抽出一天到实验室做实验,到了寒暑假,更要拿出一半的假期投入科研项目。项目完成阶段,他又在导师指导下一遍遍修改论文。“导师因为白天还有工作,有时晚上回家把孩子哄睡着了又回到学校帮我改论文,最晚改到九点多。”续紫晖说,导师和学校强大的“后勤”支持,让他非常感动。

“科研并不是悬浮的、高高在上的东西,价值很大的研究成果一定是能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谈到对于科研的理解,续紫晖认为,“科研工作和其他职业相比并不一定有很大的区别,不同职业都有各自的特点。科研工作听起来很高深,其实是‘很接地气’的。”他希望,未来自己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新京报记者周依

责任编辑:范斯腾

相关阅读:
上海自贸试验区推进离岸转手买卖推介会举行 蒙古国逮捕800名中国人:涉嫌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