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联储10月降息概率高达98%中国央行是否跟进?
上周以来,新兴市场央行相继降息,部分降息幅度超市场预期。
美联储10月份议息会议正在举行中,北京时间10月31日凌晨,市场将迎来美联储最新利率决议。在今年7月份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开启了自2008年以来美联储首次降息;不到2个月后,9月份美联储再度降息,两次降息共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2.00%。
本次美联储是否会再度降息?市场对本次降息预测概率高达98%。不过也有机构认为,本次美联储降息迫切性不强,可能到12月再降息一次。
10月降息概率高达98%
中金称降息3次后可能暂停降息
在7月份美联储首度降息之后,美联储否认这是降息周期的再度开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当时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联储此次降息是加息周期中的政策调整,并不代表长降息周期的开启,未来也可能再次降息,或者再次加息。
不过,9月份美联储又降息一次。10月份美联储是否会再次降息?目前市场对于降息的预期较高。芝商所美联储观察(“Fedwatch”)工具显示,30日市场对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1.50%-1.75%的预测概率高达98.3%,保持在1.75%-2.00%的概率为1.7%,降息预测相较此前大幅提高。
不过,上次的议息会议显示,美联储内部对于未来货币政策路径存在较大分歧。9月份议息会议结束后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对2019年的利率,当时FOMC有7人认为应当再降息25个基点至1.50%-1.75%区间,5人认为应保持在目前区间,5人主张提高至2%-2.25%区间。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近期美联储连续降息扩表,引领全球货币宽松。预计明晨降息概率依然很高,主因是当前贸易摩擦正在反噬美国经济,全球经济放缓也对其增长前景施压。但美国通胀、就业指标表现较强,降息条件并不充分,因此美联储内部分歧巨大。王青认为,后期美联储可能进入一段观察期,凝聚内部共识,同时观察经济走向。
中金公司研报提出,预计美联储10月将降息25个基点,但指引可能偏鹰派,例如“actasappropriate”这一表述可能被修改,从而传递出在降息3次后,可能暂停降息的信号。
中信证券的预测则有所不同,认为在连续两次降息后,美联储10月降息迫切性不强。首先,美国5年期和10年期平准通胀率已分别从10月初的1.25%和1.48%反弹至当前1.52%和1.61%,消费者通胀预期也有所回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有所逆转,未来1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的概率也从8月底的47%下滑至38%。除此之外,中美贸易关系呈缓和迹象,近期“硬脱欧”的可能性也已大幅下降。因此,中信证券认为,在重启回购和扩表操作后,美联储或选择等待前期宽松的效应逐步显现,12月会议时再决定是否再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
新兴市场央行连续“抢跑降息”
中国会是否跟进?
上周以来,新兴市场央行相继降息,部分降息幅度超市场预期。例如,印尼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5.00%,已经是年内第四次降息。土耳其央行降息250个基点至14%,为年内第三次降息,降息幅度远超市场预期的100个基点。俄罗斯央行上周五宣布降息50个基点至6.5%,达逾五年半低位,也是其连续第四次会议降息。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全球就已进入新一轮宽松潮,9月份欧洲央行也加入降息阵营。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全球增长继续放缓、主要央行继续宽松、及本国通胀走弱背景,导致了主要新兴市场央行继续“抢跑降息”。新兴市场央行2019年以来的降息,已经较大程度上抵消了其2018年因为保汇率的被迫上调。例如,印尼央行2018年共上调175个基点,而今年以来累计下调100个基点;土耳其央行2018年上调1125个基点,而2019年累计下调1000个基点。
在全球宽松的环境下,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降息?王青表示,当前国内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特征凸显,美联储利率政策影响弱化。这次即使美联储降息,国内也大概率不会跟进。
本周以来,中国央行均未开展逆回购操作。10月30日的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指出,临近月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可对冲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不开展逆回购操作。
央行在今年8月份改革完善了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形成机制,8月-10月已经三次发布了新机制下的LPR,10月21日最新LPR报价为:1年期LPR为4.20%,5年期以上LPR为4.85%,与上月报价持平。三次报价合并计算,一年期的LPR比同期限的基准利率下降了15个基点,5年期以上的LPR比同期限基准利率下降了5个基点。
央行货政司司长孙国峰曾在10月15日的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并不存在持续通胀或通缩的基础,但是也要防止通胀预期扩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所以,中央银行需要关注预期的变化,更多是通过改革的办法来降低融资成本。通过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释放出稳健的信号。同时,目前存款的基准利率保持稳定,贷款的利率通过改革主要聚焦在LPR上,也有利于稳定预期。
新京报记者顾志娟
责任编辑:闫宏亮